综合采取上大关小、扶优培强、重组整合等措施,做大做强紫林、水塔、美锦三大龙头企业,并组建醋产业发展联盟,利用“扶持+整合”的双重效用,推动醋产业集团化、抱团式发展;县财政列支5000万支持专业镇发展。
2.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
制定贷款贴息政策,扩产能,强技改,围绕项目建设、工程配套、销售体系、新增品类、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快推动总投资37.5亿元的紫林醋业信息化建设、水塔醋业食醋熏淋一体化设备升级及陈酿区改扩建等27个项目建设。
3.实施产业链条延伸行动
强化源头供给,打造500亩以上“特”“优”高梁基地100个,建设专用酿造基地6万亩,实现从特优高粱到特优醋的完美蜕变。完善下游配套,围绕食醋产业加工、包装、供销、展示、推广等环节,升级完善食醋产业链。
4.实施市场版图拓展行动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深度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采用细分市场战略,对食醋销售增量实行线下一次性补贴和线上阶梯式奖励“双奖励”。
5.实施数字转型上云行动
深化拓展“中国醋都·清徐乡村e镇”建设,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信息共享服务、品牌营销服务、研发设计、技术运维等全方位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引导醋企将现代数字技术融入“采购-入库-加工-销售-盘点-财务分析”等环节,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管理能力。组织开展电商培训,常态化组织直播带货活动,推动清徐醋产业数字转型升级。
6.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
深挖优秀传统醋文化,大力发展“一馆两景区一线路”旅游品牌,形成“1+2+1”醋文化旅游格局。创作拍摄《老醋坊》电视剧、《清徐至味》创意视频等文艺作品,高标准举办醋王赛、醋品鉴赏等宣传活动,向全球推介清徐醋文化旅游。
7.实施集群集聚建设行动
将特色食品集聚区核心区作为老陈醋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建设,为企业入驻园区打好基础。通过专业招商、协会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云招商等方式,引进落地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高端优质项目。
8.实施品牌宣传推广行动
优化区域公用品牌设计,完成山西老陈醋LOGO和IP吉祥物设计。加大品牌宣传,进一步提升清徐老陈醋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持续开展“老陈醋中华行”活动,高标准举办醋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和醋博览会,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搭建共享协作大平台。
9.实施质量提档升级行动
与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家级食醋产品检验研究中心检测认证创新平台,重点推进技术创新中心、质量检测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真实品质认证中心、品牌运营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全面推行食品真实品质认证。
10.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
依托食醋发酵科学与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食醋酿造机理解析、食醋职能酿造关键科学技术、食醋营养健康与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鼓励有资质的食醋企业建立国家重大人才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恢复期
振兴期转型期
高质量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初,久负盛名的清徐醋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老陈醋的生产在继承传统酿醋工艺的基础上,注重科技开发,大胆引进和吸收多种现代酿造技术,其中太阳能钢化玻璃陈酿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使“山西老陈醋”质量日臻精美,风格更加鲜明。
清徐生产老陈醋的厂家也由原来的一个国营厂增加到乡办、村办、联办、个办等六七十家,醋的年产量也由解放前的不足100吨增加到5万吨,居全国之首,并形成了“东湖牌”“水塔牌”等多种名优品牌。其中,山西省陈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清徐县第二醋厂)年生产能力已超过3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食醋生产企业。
2000年以后,清徐县坚持“强化优势、优化结构、提升品牌、集群发展”的思路,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提升醋业价值链,延长老陈醋品牌链,力争将醋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成为支撑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清徐县结合当地醋产业实际情况,开始在孟封镇一带打造孟封食醋工业园。2019年,经山西省发改委批复,孟封食醋工业园更名为山西清徐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功能定位为以食醋产业为核心,食品产业、健康产业、新兴产业为辅助,以商务、商贸、展览、咨询等产业为配套,以管理、居住、商业、文娱等为基本功能的综合功能片区。
2020年12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联合授予“中国醋都·清徐”荣誉称号。2022年9月,“清徐老陈醋”获批成为全省首批十大特色专业镇。清徐醋产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清徐县坚决扛起“做好清徐醋就是做好山西醋、做好山西醋必须做好清徐醋”的使命担当,用足用活“产业链”“专业镇”两大法宝,立足比较优势,锚定“双百”目标,强化系统思维、市场理念、标准意识,积极构建“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合力,深入实施“1816”战略和“十大行动”,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树品牌,不断擦亮“中国醋都·清徐”金字招牌。
山西紫林醋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山西省醋产业协会会长单位,成立于2000年2月,位于“中国醋都”山西省清徐县,是以酿造食醋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致力于微生物发酵科技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现代食品制造企业。
公司建设食醋发酵科学与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承担太原市国家重大人才专家工作站建设任务,形成“1131”创新平台,即一个实验室、一个工作站、三个中心(国家级高粱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山西省食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基地(老陈醋酿造节能环保一体机中试熟化基地),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被工信部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创立以来,坚持“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发展誓言,在山西200余家食醋生产企业中产销量、纳税额排名第一,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位。
公司主要有酿造食醋、保健醋、果醋、醋泡养生食品和醋与中药结合预治疾患的功能产品等,主导品牌“紫林”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不久前,紫林醋业获得我省酿醋行业唯一的“山西精品”标志。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国醋都——清徐,是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下设十个分厂,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生物技术研究院,
一个营销公司,一个外贸公司,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酿醋专用高粱基
地,形成了集原料基地、科研开发、制曲酿造、包装运输、营销策划、旅游
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品牌塑造、销售系统构建与开拓、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非遗工艺传承、山西老陈醋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
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公司拥有“水塔”“贯中”“老醋坊”
等品牌,主要产品有老陈醋、陈醋、风味醋、保健
醋、醋饮料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是国内食醋
行业产品品种最多的企业,主打品牌“水塔”
在食醋行业率先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等
荣誉称号。
公司传承的老陈醋酿制工艺荣获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润威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食醋
行业率先提出并实践老陈醋产业向
文化产业、健康产业发展理念,建设
了第一家醋文化博物馆,打造了国
家AAAA级旅游景区“宝源老醋
坊”。正是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山
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
传统工艺规模化、传统工艺科技化
生产。
山西省美锦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20年8月,位于太原市清徐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美锦醋业作为首家入驻集聚区企业,是一个以“现代化醋工业”为主题的企业。公司规划占地600余亩,一期工程投资8亿元,年产食醋10万吨,已于2022年9月投产运营。2023年2月公司通过了ISO9000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FA食品真实品质认证。
美锦醋业现有职工167人,50%以上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返聘专家1人,高级工程师职称2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8人。美锦醋业携手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北大学晋中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建设“老陈醋产业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形成山西老陈醋产、学、研新的科研阵地。
美锦醋业以“研发提档、检测提级、产品提质、循环提效”为经营方略;以“数字引领、绿色流程、环保节能、安全运行”为运行规则;依托“产品研发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双轮驱动,把握山西中部城市群醋产业联动振兴发展机遇,不断坚持“传承、规范、创新、跨越”方针,依托“中国醋都·清徐”,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协同发力,坚持标准引领,为推动山西老陈醋由地域特产向国际名品升华添砖加瓦,为实现“双百”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源
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创立的
“美和居”醯坊。1956年,清徐县
21家著名作坊公私合营成立清徐
曲醋厂;1957年,申请注册“东湖”
商标。1996年,山西老陈醋集团有
限公司成立后,对老陈醋生产工艺不
断进行传承创新,促进“东湖”之名播扬
天下。1957年,申请注册“东湖”商标,
“东湖”是山西老陈醋集团的代表品牌。
公司是全国调味品行业唯一集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
志保护产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家AAAA
级旅游景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示范基地、中华非遗传承人薪传奖等殊荣于一身
的著名企业,被国内外生物学著名专家尊崇为“中国
谷物醋酿制活化石”。
东湖老陈醋是一家扛着传承中国文化、并紧跟时代创新
的百年企业。在醋行业中率先创造全国六项第一:第一家拥有专
业制醋科研所;第一家设有专职山西老陈醋品评员;第一家使用全自动空气净化、灭菌灌装包装线;第一家使用双排码中文喷码机;第一家采用微波陈酿先进工艺和设备;第一家选用高速离心过滤设备。“东湖”牌老陈醋是山西省制醋业第一家第一个注册商标,是中国四大名
醋,排名居镇江恒顺醋、四川保宁醋、福建红曲醋之首。
清徐老陈醋五道工序清徐醋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清徐四大龙头醋企清徐醋产业发展8个时期
发端期兴盛期飞跃期
停滞期
清徐酿醋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1 世纪初的尧舜时期。雍正《山西通志》记载,公元前21 世纪左右,帝尧曾在清徐尧城建都。那时,这一带曾普遍生长着一种叫“莫荚草”的酸性植物,这种植物除用作造历、记历之外,其另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制醋。2500年前,晋阳城(今山西太原晋源一带)建立之时,当地就有酿醋者了,这其中,又以附近的梗阳邑(今清徐县)所酿之醋为最佳。1957年出版的《山西清徐老陈醋》前言说:“老陈醋——这一全国闻名的山西特产,据传说自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在这里的手工作坊开始酿制。”这一说法也已被著名历史学家郝树候认真考证而肯定。
明清时期,经过历代酿造艺人的不断改进,清徐醋的质量日益提高,所酿之醋远近闻名。清初顺治年间,“美和居”醋坊用清徐出产的半无烟煤熏制醋醅,“改陈年白醋为熏醋”。同时,又用伏晒、寒冻之法,改进了老陈醋的陈酿法。老陈醋的生产周期延长,充实了酯化过程,使老陈醋的色泽更美,味道更鲜。此后,一些酿醋艺人又随着庞大的晋商团队流转到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的原料、水源等开始酿制老陈醋,从而使得老陈醋全国闻名。可以说,清徐的老陈醋酿造技术对中国食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一时期也被称作山西老陈醋生产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民国初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清徐醋业同中国民族工业一样趁机发展。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清徐私营醋坊达四十余家,年产量两千吨左右。清徐老陈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其中,较为有名的酿醋字号就有“聚庆诚”“协和泉”“玉信成”“义和玉”“玉顺和”“四义长”“晋和钰”“乾恒太”“元集生”“裕发源”“永泉盛”“义兴德”“晋和成”等。清徐老陈醋以其色泽黑紫、清香浓郁、绵酸醇厚、久放不霉坏、不变质等特点再次全国闻名,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京津冀及内蒙古和东北、西北地区。
1937年冬,日寇侵占了山西省会太原,距离太原一步之遥的清徐的酿醋业随即遭到严重破坏,绝大多数酿醋作坊纷纷倒闭关门。至解放前夕,清徐醋的年产量不足百吨,仅相当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5%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清徐老陈醋酿造业获得了新生,有条件的作坊纷纷恢复生产,醋的年产量逐年增加。1956年1月,福源昌、聚庆诚、协和泉等8家醋坊公私合营,合并为清徐县“新生加工厂”。到1956年7月,以新生加工厂为主体,联合清源、东于、东木庄等21家大小制醋作坊和徐沟“福源涌”曲坊,建成了清徐县最大的国营企业——山西清徐曲醋厂,饱经沧桑的清徐酿醋业从此真正获得了新生。1960年,国家拨款并新辟场地为清徐曲醋厂兴建了新的厂房,形成了专业化生产线,生产规模得到迅速扩展。1966年1月,清徐曲醋厂更名为“山西省清徐老陈醋厂”。
在1956年召开的全国调味品鉴定会上,清徐曲醋厂生产的“山西老陈醋”获得第一名。1958年,清徐曲醋厂重新设计了以象征清徐的“水阁楼”图案为标志、以清徐美景“东湖”为商标名的“东湖牌”商标。在同年召开的全国食品工业会议上,“东湖牌”老陈醋被评为第一名,并开始向苏联、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销售。1975年,在全国调味品质评会上,“东湖牌”老陈醋获得第一名。
水塔醋业万缸晒醋场陈博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