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字,本义是“人”,《说文》释:“夏,中国主人也”。所指“中国”,即黄河流域和中原一带,故称谓“华夏”“华夏民族”。“夏”天是从蛹变成飞蛾,是生命演化上升的过程。“页”的两边是手,“页”字,古代读xié,凡是有“页”部的字都跟头有关系,下面是脚,夏是手脚外露是无拘无束的人。“夏”字有头有手又有脚,我们的头、手、脚都露在外面,表示夏天的炎热。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