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团旗红起来,让团员动起来,让团徽亮起来,让团歌唱起来……近年来,我县共青团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实际,强化服务,制定了“打破原有架构,无障碍创新”工作思路,并确立了“区域覆盖,条块结合,块为中心,多点辐射”的团建模式,真正让团员青年感觉到团组织的存在,共青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近日,团中央“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后,团县委迅速行动,明确了工作目的、任务、实施步骤、操作要求,明确提出在今年12月底前率先建设200个直属乡镇团组织的目标,确保率先高质量完成乡镇“大团委”建设工作,争当全省基层团建工作的排头兵。
在工作中,重心下移是团县委工作的指导思想,他们针对农村团员青年分布零散、组织涣散等实际情况,坚持党建带团建,确定了“四种团建模式”,在稳步提高行政村团组织战斗力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完善各种类型的团组织。
农村、企业共建模式
围绕带动镇办、村办企业团的建设,采取“村企联建”的建团模式。把团支部基础相对薄弱的村,同规模较大、组织网络健全的企业团组织进行结对共建或整合合并,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把游离在村之外团员青年纳入企业团组织管理,实现以企固村的目的。
孟封镇团委将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团总支和周边10个村作为村企联建试点,将村团支部纳入到企业旗下,将周边村无业、失业团员青年吸纳到集团公司团总支和团支部集中管理,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力供需瓶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解决农村青年就业难题的同时,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团建工作,提高了青年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企业团组织的管理人才。
协会、基地帮建模式
利用行业协会信息技术优势,对基地青年进行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产品销售等多方面的帮助,增强基地服务能力,并通过基地团组织开展服务农村青年活动,增强周边农村青年学用科技的积极性,帮助农村青年创业成才,实现了基地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
马峪乡日前果业专业合作社团支部以葡果协会为依托,结合示范园中心工作,把团建工作落到了实处,组建了葡萄园生产公关团小组、实验推广团小组、技术培训团小组、策划促销团小组,为青年农民提供实验试种——推广扩散——指导管理——果实收购——统一销售的葡萄生产加工一条龙服务,几年来,该合作社已为青年农民无偿提供各种果树科学种植资料1000多本,举办技术讲座18次,科技培训青年农民1200多人次,推广新品种60多个,为青年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产业园区、经纪人联建模式
柳杜乡柳杜村是一个蔬菜大村,多年来,村内蔬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销售情况却不尽人意。对此,该村团支部组织了全村20余名青年和农业经纪人成立了蔬菜团支部,向村内菜农开展蔬菜收购、代销业务,不仅解决了本村村民卖菜难的问题,还帮助周边菜农解决了蔬菜外销难的实际。
把农村菜区、果区、牧区和养殖区等产业园区的青年组织起来,壮大基层团组织力量,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切实帮助农村青年解决在生产、种植、养殖、销售等环节中信息不畅、竞争不强、销售不力的问题,也成为我县“大团委”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活动中心、文化队伍合建模式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要求日益强烈的实际,如今,好多村都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组件了锣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等群众文化组织,在辛勤劳作之余,到活动中心跳跳舞、唱唱戏,成了好多村民不可缺少的业余生活。团县委立足实际,依托现有的文化活动中心,吸收农村一些民间文艺组织,形成一个有组织、有制度、有队伍的农村团组织青年活动阵地。
在“农村青年文化节”活动中,徐沟镇依托青年文化活动中心组织锣鼓队、背棍队、秧歌队等民间文艺队伍建立了文艺团组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农村青年的文化生活,为农村青年的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也为“大团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