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诗书闲处好 作者:星星 时间:2013-09-15 次数:243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李清照写有一首词《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煮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蕴藉,木犀花。”
  最是喜欢“枕上诗书闲处好”一句,表达的是一番读书的心情。看来,卧病期间的李清照,很是读了一些书的,而且是以“闲情”读“诗书”,个中滋味,也只能用“闲处好”三个字来表达了。怎一个“闲”字了得?
  读书,无外乎两种情况:为功利而读,以闲情读闲书。前者,目标明确,“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常常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于是,演绎出了“囊萤夜读”“盈雪苦读”等动人的读书故事,读得苦,读得累;但一旦读书有成,换得的是衣锦还乡,是高官厚禄。后一种,读书,是为了“消闲”,几无功利,读来随性随情,却能培养一份真性情:养一份浩然之气。世间真正的读书种子,得靠他们得以保留。
  故而,真读书人,常常不以读书为累,不为所读之书所役。读得闲,闲读书,读出的,是一种情趣,是一种生命体悟的真味道。
  李清照,似乎最是识得“闲读书”的滋味。像当年,他与丈夫:“每饭罢,坐归来堂煮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真真是读书之人,以读书为“游戏”,直是“闲”得风雅。
  虽是“闲读”,却也养志——“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周作人,曾经任过伪职,那是叫“大事糊涂”。不过,通观周作人一生,到底还是一读书之人。特别是晚年的周作人,并没有什么功利之心,只是喜欢,只是因了自己的那份读书情趣,是真正的“闲读”。可读过之书,也并非如烟云般散去,偶有所得,即涉笔成文,于是,就成就了周作人那一篇篇精金美玉般的小品文。那样的文章,读起来轻轻淡淡,品起来,却是如嚼橄榄——耐得咀嚼,耐得品味。在反复的回味中,你会从中得到一些人生的感悟。
  晚年的孙犁,内心一派宁静,一派明净。在谈及自己的读书时,孙犁先生认为,读书最为惬意的时候,是他生病在青岛休养期间。因那一段时间,远离尘俗,心无杂念,所以,书,读得悠闲。打倒“四人帮”之后,孙犁先生,心愈静,其闲读的情趣,亦愈高。广涉博览,留下了《耕堂读书记》《读作品记》等一系列文字:短而淡,静而雅,成为他文字生涯的另一高度。孙犁先生说,这一切,皆得之于闲读。
  因为“闲”,就无利欲之心。故,其读的就静,思考的也深;形之于文,文字也就变得越加含蓄而蕴藉,深刻而丰饶。
  人无欲,则品高。最本真的文品,人品,俱存文中矣。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