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许多人都有“提笔忘字”的经历:想写什么字的时候,却忘了怎么写。绞尽脑汁,只能想出个大概模样,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于是乎,只能依靠键盘打出字来,事后也懒得去查阅字典,下次碰到同样的字,还是不能正确书写。
近段时间来,汉字听写类节目热播,笔者也观看了几期央视科教频道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当“尥蹶子”、“貔貅”、“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这些熟悉的汉字出现时,笔者也没有正确书写出来,同样,节目中参加现场体验团的许多人也遭遇了如此尴尬。笔者在深感汗颜的同时,简直感觉自己就像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数字化时代,打字越来越简单方便,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划的汉字书写,十天半个月不动笔对现在的人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客观地说,电子产品的普及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人们书写汉字的意识和能力。传承了几千年的方块字,似乎正从“熟面孔”变成“陌生人”,其实,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创造和文化遗产,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有了文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宋词的婉转清雅,也有了书法的千古流传。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是有着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但如今的我们,为了速度、效率和省事,在平日的工作中,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完成工作和沟通,书写变少,导致了现今提笔忘字的现状。应该说,遗忘几个汉字不可怕,但丢掉汉字的美让人心痛,丢掉汉字所承载的深厚文化、丢掉文字所培养的严谨的逻辑思维才最可怕。
汉字,那是笔尖上的美,它需要更好地传承。因此,在我们习惯了通过敲击写出汉字的同时,请试着拿起笔,把它呈现在纸面上,因为它不仅仅是汉字,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延续。我们不能让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我们“手里”成为遗憾,快让我们拿起久违的笔,有事没事儿,写写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