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朝与明朝交替之际,出现了一个当今争议很大的人物。他被经过半年多的审判,在北京甘石桥被凌迟处死,终年46岁,其妻妾、子女及兄弟等人被流放至两千里外,他就是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生于1584年6月6日(万历十二年),死于1630年9月22日。宁远之战是发生在天启六年正月(1626年)明朝与后金的一场战役,战争地点:宁远城、觉华岛。参战方:明朝,主要指挥官,袁崇焕,参战兵力约1.7万。后金,主要指挥官,努尔哈赤,参战兵力约6万。分战场:觉华岛战败,觉华岛损失7000余明军和7000余商民。在后金取得萨尔浒战役的胜利后,明辽东境内-片混乱,难民似潮水般涌入内地,明朝边官已如惊弓之鸟。努尔哈赤见明境空虚,一路兴兵,再次重创明军,很快兼并叶赫部,实现了女真部一统的愿望。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八旗军,号称二十万大军,渡过辽河,猛扑孤城宁远,宁远大战终于爆发。战前,孙承宗因得罪魏忠贤,借病辞职,辽东经略由高第代替。天启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初六日,经略高第奏报:奴贼希凯右屯粮食,约于正月十五日前后渡河。后来后金兵果然于正月十七渡河而来,可见情报之准确。高第命令尽撤锦州、右屯、大凌河、宁前、诸城守军,将军资,粮草移到关内,以防奴贼抢粮。在国人从古至今的思维中,一直以为撤退即为逃跑,高第这一做法得到管右粮屯通判金启倧、宁前道袁崇焕的反对。袁崇焕力争:兵不可撤,城不可弃,民不可移,田不可荒。袁崇焕坚决不撤离,宁远城最终孤悬山海关外。面临雄伟壮观,军容强盛的后金军,警报驰传明朝,人人惶惶。袁崇焕上奏书,表决心:本道身在前冲,奋勇自力,自道可以当(挡)奴。袁崇焕采用了孤守、死守、固守。二十四日,攻城开始。后金步骑蜂拥前冲,万矢齐射城上,明军则凭城守护。后金兵前仆后继,死不退,危急关头,袁崇焕不幸负伤,而金通判手放大炮,竟以此殒。二十五日继续攻城,后金两日共折兵五百。二十五日晚,后金彻夜攻城却将主力转移至城西南五公里,备攻觉华岛。觉华岛距岸十八里,距宁远三十里,是明军关外储粮基地。时值隆冬,海面结冰,从岸边履冰可达岛上。为防后金兵踏冰而进,守军凿开十五里冰河,无奈天寒,凿而复合。二十六日,后金兵继续围城,努尔哈赤命武讷格率军履冰渡海,突袭觉华岛。岛上明军本系水军,又寡不敌众,岛上七千余明军和七干余商民丁口被杀戮,粮料八万余石和船二千余艘被焚烧,明朝关外基地被摧毁,明朝统计后金兵战死269名。二十七日,努尔哈赤从宁远撤围,二月初九已回到沈阳,至此宁远大战结束。
宁远一战被明朝称为大捷,后来的影视、小说更玄了,讲什么努尔哈赤被炮击中,不治而亡(当时明军有部分西洋大炮)。我小时侯看过电视剧《袁崇焕》更是粉饰的精彩,努尔哈赤被炮击中,翻身乱马,后金兵赶紧撤离,然后努尔哈赤死于后撤途中,宁远大战根本没有觉华岛一个片断。宁远战后,努尔哈赤于四月四日以蒙古喀尔喀五部背盟为由,率领诸贝勒大臣突袭巴林部,基本收复了喀尔喀部,可见努尔哈赤根本没受什么重伤。八月二十八日,努尔哈赤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努尔哈赤已是一个68岁,风烛残年的老人,古代人讲人活七十古来稀,再加上医疗条件不发达,68岁也算是长寿了,可以说努尔哈赤的死与宁远之战没什么关系。努尔哈赤围攻宁远仅仅主攻两日,攻克觉华岛只是破坏而不占领,最后大撤军说明他没有占领宁远一带的野心,因为努尔哈赤喜读《三国》《水浒》,后金国只有十万兵马,而且处于和蒙古的缠绵厮杀中,阵地拉得太长,人马一定会分散,这也是一种危险。努力哈赤围攻宁远两日,突袭、摧毁明军关外粮草基地正是兵法中的声东击西之计,如果他直接攻击觉华岛,宁远与觉华岛相呼应,后金国将付出更大的代价,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将努尔哈赤对觉化岛的进攻牵强解释成攻打宁远不下的泄愤实在没有道理。宁远城孤悬山海关外,退路已被努尔哈赤切断,明朝屡败于后金,此时人心惶惶唯恐中了围点打援之计,已是不敢来救,而努尔哈赤得了觉华岛大量粮草却只围了宁远三天,说明努尔哈赤并非看重这个城池,这正合了高第所获情报,奴贼希凯右屯粮食。因为后金与蒙古大战引发了饥荒又值寒冬,所以后金主要的目的就是把损失转嫁给明朝。高第的战略目的是你来抢粮,我坚壁清野,管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与袁崇焕拒不执行命令,坚决实施防守政策。努力哈赤的目的达到了,他获得了大量的粮食,带不走的全部焚毁。而明朝付出了觉华岛军人及商人各七千多人,粮料八万石和二千余艘船只尽失。
宁远一战努尔哈赤损失人马,宁远城500,觉华岛269。明军损失,宁远城不详,觉华岛水军7000,商民7000,大量粮料、船只。明朝的损失远远大于后金,宁远城只坚守三天,便要与觉华岛惨败生生剥离,而成为大捷,袁崇焕一跃成为辽东巡抚,着实让人感叹,找遍资料只能找出明军方面金通判一人因点炮死于宁远之战,由此当时之报喜不报忧之风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