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人们”教会了我…… 作者: 时间:2013-09-02 次数:16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王溢梅
  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它面积不大,人数不多,但却很温馨和谐。在我经历人生的第一次迷茫与失落时,这个“家”张开了双手迎接我的到来,它不仅为我撑起了一把遮阳伞,也为我提供了一个锻炼的舞台。这几年,在“家长们”的谆谆教导和“兄弟姐妹们”的陪伴下,我也在跌跌撞撞地成长着,他们用自己平凡而朴实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教会了我许多许多……
  他们让我真正读懂了准确和及时
  跟班的日子里,我的师傅是这个新“家”的每一位“家人们”,他们耐心细致地从练习电码、学习观测和熟悉流程等方面手把手地教我,力求帮我把观测员的基础扎得实实的,硬是把我这个十足的门外汉带进了气象观测的大门里来。
  在这期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师傅们告诉我在观测时要特别注意观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因为观测数据的0.1之差就有可能造成预报的巨大偏差。为了让我能更好地掌握观测技能,师傅们多次带领我现场实地观测,直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他们是如何认真地教我正确读玻璃棒,辨识云状,判别云量时的情形,如何在复杂天气过程中15分钟内完成观测任务的技巧。
  即使在我独立值班后,无论何时只要是我的“求救”,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给我指导以确保观测记录的准确。走过这几年的值班路,观测准确及时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现在的我感觉凡事都可以有含糊拖延,唯独观测不行。
  在我还没有踏进气象这个门之前,预报的准确与及时在我眼里是那样的无关紧要,因为它只是我生活的一个参考。可在经历了2011年7月15日的冰雹、2012年7月30日的暴雨和今年4月19日的暴雪等灾害性天气事件后,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改变了我的看法。在刚开始值班的日子里,遇上重要气象信息时我的反映总是有些许迟钝,他们会语重心长地给我讲解准确及时的预报可以为相关部门和群众做好适当的应对措施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尤其是短时强对流天气预报越准确及时,群众的经济财产损失越能降到最低。看过了被暴雪压垮的蔬菜大棚,被冰雹砸烂的硕大果实,被大风吹折的粗壮大树,现在的我再也不会掉以轻心了,总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发布手段将预报预警信息准确及时地发送出去,唯恐有落下的地方。
  他们让我看到了小小的创新
  在这个最基层的气象“家”里说创新,感觉是那样的空泛,天天做着最普通不过的工作谈何创新,可他们却总是在这最习以为常的工作里让我捕捉到了创新的身影。这几年灾害性天气频发,社会各界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他们就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来拓宽气象服务面,如为信息员开发了掌上气象台,将农村大喇叭系统运用于语音一对一服务,用QQ群与群众交流气象信息。这些创新看似如此的微不足道,可它却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事不在小,只要用心做,创新离我们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他们让我学会了平凡的奉献
  我的“家人们”大多都是资历较深的气象人,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家庭,也都是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的家中顶梁柱,可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家人总是会有照顾不周的时候。“家”中最大的“家长”已在现任17年,将最宝贵的大半奋斗人生献给了这个“家”,年过五旬的他遇上重大天气过程还是会和年轻人一起坚守岗位。分管业务的“家长”从来都是随叫随到,经常在这个“家”一守就是连续好几天,有时为了安装检修仪器也会搞得灰头土脸。测报组长是“家”中的业务权威,为了工作,她长年与丈夫两地分居,还得照顾家里的老老少少。在我刚踏进这个“家门”时,他们就曾告诉过我“遇上下雨打雷,别人是急匆匆往家跑,我们则要往单位赶”,那时的我还不能真切地理解它,而如今的我却也早已在不自觉地这么做着。
  这个“家”的“家长们”对我循循善诱,呵护有加,“兄弟姐妹们”手足情深,互帮互助,他们是我成长路上的指路灯,也是与我共同面对荆棘坎坷的陪伴者。我很庆幸我能有机会走进这个“家”,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心里,这些将是我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我将怀揣着它们继续稳稳地前行!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