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到17万,为近年来人数较多的一年。面对庞大的就业群体和人才群体,求职者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一些骗子的骗术则越来越高明。据调查,有70%的被调查者遇到过招聘陷阱。在县劳务市场采访时,这里的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求职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骗局一:只“试用”不聘用
求职者:我应聘进入一家公司做项目助理,试用期3个月,试用期间工资2000元。试用期间工作量繁重,我坚持三个月后,人事经理却称“人职不匹配”,让我走人……
专家建议:有的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在公司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应届毕业生,等试用期一过,就以各种理由解聘。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劳动合同,尤其是其中关于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细节。
骗局二:“储备经理“变”保险推销员”
求职者:在网上给某金融公司投简历应聘“储备经理”职位,没多久就接到面试电话,面试后被告知录取了。签订合同后才知道,招我主要是做保险业务员。“储备经理”竟然成了卖保险的!
专家建议:一些招聘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以储备经理、总裁助理、管理人员等高职位名义进行招聘,然后把求职者安排到跑业务、拉客户的岗位上。因此,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
骗局三:不交培训费,工资别想领
求职者:我在一家公司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月,结果他们却说我专业知识不足必须参加公司内部培训,培训费300元。我不愿意,对方就说,不交培训费可以走人,一个月工资也免谈。
专家建议: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对于一些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切勿盲目交钱以免被骗,同时还应留好相关证据,以便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骗局四:工资税前税后差距大
求职者:面试一家公司,谈好“基本工资”3000元,到了发工资那天,竟然发现自己仅仅拿到2000元。咨询人事部门,被告知“扣了税、服装费、培训费……”
专家建议:工资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有的用人企业尽管声称工资很高,可是求职者最后实际拿到的工资与预期的数额完全对不上。在正式签用工合同前,一定要把薪酬待遇谈清楚,并在劳动合同中清晰注明。一旦发现企业不履行其工资、保险与福利,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举报、投诉。
骗局五:上街发广告的“业务经理”
求职者:我突然收到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邮件,通知我去面试“业务经理”,待遇非常优厚。上网查了一下,却发现招聘简章上学历要求竟然中专就可以,网上还查到各种求职者的吐槽说,“业务经理”都要上街发广告。
专家建议:通常这类公司是以低标准将毕业生招进来为公司干活,而其承诺的高工资是不会兑现的,且存在各种不规范用工。若接到自己并未投过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该事先进行查询,核实该公司的情况。
骗局六:声称进名企,骗取中介费
求职者:在网上偶然看到一家职介机构可推荐求职者进入500强企业,但需先交1500的费用,为了能进500强,我就网上付款了。谁知道付款后,对方迟迟不推荐工作。
专家建议:“黑中介”千万不可信,天上不会白白掉馅饼,有真才实学的求职者才是500强企业欢迎的。
骗局七:月薪缩水8000变3000
求职者: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招聘广告,月薪8000元招“IT经理”。面试两次后才得知试用期月薪3000元,还是税前工资。抱着“以学习为主”的想法就先签了试用期合同,但才2个月,对方就以“没有发展潜力”为由把我给开除了。
专家建议:有些企业在招聘信息中开出非常有诱惑的薪资,而且不设入职门槛,面试程序也非常简单,当试用期快结束的时候,企业会找个理由将求职者开除。对于此类招聘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实力,不要轻信高薪诱惑。
骗局八:“就业协议书”不能代替劳动合同
求职者:毕业一个月前,我与一家私企签订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毕业后,那家单位一直没有和我签劳动合同。工作了4个月后,公司突然把我裁员了,最后我什么赔偿都没得到。
专家建议:“就业协议书”不能代替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定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骗局九:忽略合同条款,“被交”违约金
求职者:我与一家公司签合同时还未毕业,但公司要求我先进入实习期。实习结束后,我以为工作已经敲定就打算回学校修完剩下的课程。但我向公司请假时,公司却以合同中“工作前两年不得连续请假一周以上”的条款为由,认定我违约,最后我不得不交高达2000元的违约金。
专家建议:在合同中,有些单位会设置一些模棱两可的条件,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慎重签约,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骗局十:“招而不聘”陷阱
求职者:我参加了很多招聘会,但问询下来发现很多公司其实根本就不打算招人,有些只是小企业借机来做宣传,还有一些就是走个形式而已。
专家建议:大学生在求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企业的情况、招聘职位有全面了解,可以提前通过网络查询,或去正规职介服务中心咨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无功而返。
请君擦亮眼睛 谨防“求职骗局”
作者:本记 时间:2013-09-02 次数:110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