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清兴之——萨尔浒战役
作者:武利国 时间:2013-08-25 次数:319 语音阅读:
“萨尔浒战役”是发生在清、明交替之际的一个重要战役,是清兴明衰的一个转折点。战后,明朝在辽东的战事由进攻转为防御,而后金则由弱转强。
“萨尔浒战役”,明朝军事指挥官:明兵部左侍郎、辽东经略杨镐,参战兵数十二万左右。后金军事指挥官努尔哈赤,参战兵数约六万。战争结果:明军惨败,文武将吏死者310多人,士兵身亡者45800余人,失马驼甲仗无数。
公元1618年,由于建州军侵犯明境,明朝任命兵部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经数月策划,于万历四十七年二月杨镐坐镇沈阳,命兵分四路围剿后金,会师赫图阿拉。面对明军四路进攻,努尔哈赤集中八旗兵力,打歼灭战,将四路明军各个击破。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至此,后金在辽东由弱转强,变防御为进攻。而明朝则由军事进攻转为防御,明朝由此开始对辽东战场投入更多人力、财力,民间税赋加重,国势更加艰难。杨镐因“萨尔浒战役”而下狱,在狱十年,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被杀。
杨镐因”萨尔浒之战”被广为诟病,成了明朝罪人,难道“萨尔浒战役”之败罪真在杨镐?我们来做一个分析。第一,明军十二万,后金兵六万,几乎所有资料都称,明军占有绝对优势,然而明与后金的野战,主要靠骑兵。明军多来自农耕人家,参军后才学习骑射,而草原人自小生在马背,骑射之术根本不是一个水平。当时,后金正处于向鼎盛发展的时期,而大明朝则皇帝昏庸,权臣勾结,赏罚不明,军无斗志,逢战不敢击,逢败必先逃。所以两个明军也抵不上一个后金兵,兵数多寡是考虑战场优、劣势的标准之一,但精兵与劣兵怎能划上等号?
第二,分兵出击,合围后金老巢赫图阿拉。这个战略一直被认为失策,许多人认为明军应形成一个拳头,以一路人马与后金主力决战。可是后金军队机动灵活,一旦避而不战,袭击明军粮道,明军根本拖不起。“萨尔浒战役”的惨败,不是败于杨镐的战略,而是败于战术。首先,西路军杜松贪功冒进,而北路军马林畏战,行军时拖拖拉拉,各军失去呼应,以致惨败。如果四路军马协同作战,以主力军杜松部迎击、拖住努尔哈赤的后金兵,南、北两路明军实行包抄合围,西南路军直击后金空巢赫图阿拉,后金只有人口数十万,若经一败必一厥不振。然而,明末是一个动荡不绝的年代,谁会相信它能拥有一支令行禁止的部队?第三,杨镐在冬春交际用兵也是受人攻击的一个口实,当时明军中有很多南人,难受冰冻之苦,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明王朝政治集团的一再催促出兵,杨镐与努尔哈赤不同,他不仅要对战场负责,也要对上级负责,努尔哈赤可全力一击,而杨镐只能尽力一击,此不同也。“萨尔浒之战”败于明王朝的皇帝昏庸,朋党之争,国纪、军纪的废驰,实非杨镐一人之罪。杨镐不过是明王朝的陪葬而已,而“萨尔浒战役”也为明朝的灭亡拉开了序幕。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