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录取陆续开始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家的孩子也陆续接到了各个高校录取的通知,在喜庆之余,一些孩子考上外地,尤其是跨省学校的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反而没有了孩子考上大学的兴奋,却多了更多的忧虑,甚至茶不思、饭不香。这是怎么回事?
在心理学上,其实这是一种分离焦虑。因为要面对分离,一种二十年来没有过的分离,而且是和自己最爱的孩子,做家长的一时不适应,自然而然的出现一些生理或心理不适的现象,这是常人会有的一种情绪反应。
说起来孩子是父母的牵挂,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被孩子依赖的同时,对孩子也产生了一种更为强烈的依赖。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忙忙碌碌中,家长一直被孩子所需要,为孩子做各种事情,忙而不亦乐乎。孩子一天天长大,没有离开过你的视线,每天放学后他会回家满足你等待的期望,哪怕中学住校了,一般也不会离家太远,觉得想念的时候可以驱车去看看,或给送点吃的东西,这时你还不会有太多的分离焦虑,觉得孩子还在自己的控制当中,对于孩子自己还是很有用的人。
而一旦考上了大学,却真的需要面对另外一种新的考验了,能继续在父母身边读大学的机会真是很少。但对于孩子来说,就像你当初离开父母一样,他们对外面世界探奇的渴望远远会大于对离家的恐惧。如果你不舍得孩子离开,与其说是不舍亲情的牵挂,更多却是放不下一种对孩子的掌控的欲望:风筝太远了。我该怎样牵那根线呢?
孩子大了,就像鸟儿有了可以飞翔的坚实的翅膀一样,天空是大家的,自由的,飞翔便是这个时候属于孩子的权利。而分离也只是暂时的空间距离的拉长,真正的亲情是不会因距离而淡化的。
真正需要的是改变自己这么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从习惯被需要的生活中走出来。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我自己一个人,我们夫妻二人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我自己,我们俩需要什么?我自己一个人,除了孩子,我们夫妻二人还可以为什么而生活?我,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还能挖掘和收获什么?
慢慢地你会从新的生活方式中体验到新的快乐,也许想起孩子偶尔还会偷偷流下不争气的泪水,但孩子时不时告诉你他在学校的快乐体验,当然还可以有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满足你看得到、听的着孩子的欲望,你也会慢慢体验到放飞的快乐。
如果你的手放开,风筝的线依然不会断,即便飞出了你的视线,但永远也飞不出你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