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润生
1958年12月,一年一度的征兵开始了,阳泉市河底古镇的大街小巷上,拉起了横幅,张贴了标语。参军卫国成了当时一件大事,而我工作的中佐中学(现河底中学)也不例外,参军成了老师、学生课余时间谈论的主要话题。此情此景勾起了我埋在心底的往事。
1948年,家乡解放后,有一支解放军在我村驻扎,儿时的我对军人充满了好奇,渐渐的他们的英姿让我向往,他们嘹亮的歌声让我羡慕,他们对百姓的态度让我感到亲切,而他们的一言一行,给儿时的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也让我从此有了一个愿望,我也要参军。
当年10月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回了祖国,志愿军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更是激励着我们这些血气方刚的青年。儿时的美好记忆,现实的英雄激励,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参军愿望,不想再错过这次机会。记得上中专时,我也曾报名应征,可惜因我当时身体瘦弱,连名都没报上。
中专毕业后,我当了中学教师。如今,又有一个当兵的机会出现在眼前,我决心弃教从戎。我没时间与远在清徐的父母亲商量,更没有向校长征求意见,在同事、同学都不知的情况下,我向公社武装部递交了一份态度坚决、决心坚定的当兵申请书,还割破中指在申请书上用鲜血写下了“决心当兵”四个大字。我强烈的当兵愿望,引起了武装部的注意,他们邀请接兵的干部来校了解情况,并把我叫到校长办公室,我向校长叙述了儿时的记忆,我的愿望,来接兵的几个干部赞扬了我参军报国的决心。
1959年元月五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与学校其他四名新兵在全校师生欢送下,来到了河底公社门前。那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聚满了欢送新兵的人群,场面甚是动人。在亲人们依依不舍的道别声中,在家乡干部们殷切嘱咐中,在家乡人民的欢送声中,我们登上了大卡车,向新兵集结地进发。随着车轮的滚动,我含泪挥手向欢送的人群告别。
接新兵的卡车开到了市武装部大院。这里已有很多人等着我们。在欢送的人群中,我看到了学校的几位老师和同学,还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她们是书店、供销社的售货员,还有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他们都是专门来送我们五名新兵的,让我十分感动。
晚上,我们这批新兵,带着家乡人民殷切的期望踏上了运兵专列。从此,我踏上了新的征途。
那年我弃教从戎
作者: 时间:2013-07-28 次数:254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