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医改新蓝本 勇当托管掌舵人 ——记县人民医院院长康文娟 作者:张月英本报 时间:2013-07-28 次数:19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张月英本报通讯员王继萍
   2010年8月3日,对于县人民医院而言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县人民政府与省人民医院正式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书,委托省人民医院对县医院进行管理。这一举措,意味着省人民医院先进的管理与技术,将被移植到县医院运行。这一举措,旨在全面推动和快速提升我县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010年8月3日,对于原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康文娟而言,更是非同寻常。这天
  起,她载着省、县两级医院及县委、县政府重托,从省城“空降”到县城,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县级人民医院,担负起作为该院“一把手”的责任与使命;这天起,她带着省人民医院各职能科室主要负责人共20余人组成的管理团队,开始对县医院的管理与技术进行大刀阔斧的“移
  植”。
  “空降”县城以何立身?
  康文娟如是说:我姓康,守护健康的康!让省级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医疗技术,在清徐大地上落地生根,拓展延伸,是我的使命与责任。
  她姓康,守护健康的康!
  她叫康文娟,文静的文,娟秀的娟!
  她会“分身”术,一分为二双肩担:康院长,康大夫!
  的确,这位分身有术的省人民医院名医、县人民医院院长康文娟,长得文静清秀,说话柔声细语,总给人以文质彬彬、冷静沉着之感。然而,看似单薄纤弱的她,工作中毫不含糊,托管清徐三年整,了解她的人这样评价:这是一位既能带兵打仗做领军,又能冲锋陷阵当士兵,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奇女子。
  三年来,“空降”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的她,不仅为我县带来了一支团队,带活了一所医院,而且更培养了一批人才,服务了一方百姓。
  医院“漂亮的空大楼”新置的设备患者却寥寥无几……如何扭转?
  康院长出招:对出县就诊率最高的病种大排查,前三位马上新建科室,之后按轻重缓急依序分段增设科室,逐步完善;在人才使用培养方面,通过引进送出提升技术力量,使得县医院由一潭死水成源头活水。
  初来乍到,康文娟好生奇怪,漂亮的县医院大楼,患者却寥寥无几。早晨8点,医院门诊冷冷清清,百级层流手术室从未使用过。医务人员技术不先进,作风纪律懒散,很多人都有第二职业。“漂亮的空大楼”是医院当时的真实写照。
  这座医院新大楼,是我县2007年新建的大楼。大楼的建成,告别了该院曾经“外面下大雨、病房下小雨;外面汽车过,病房掉土渣”的历史,切实解决了病人“就医条件差”这一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与此同时,我县还为该院同时配套了30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然而,由于老百姓不信任医院,不信任医生,舍近求远到太原大医院看病,医护人员待遇差,留不住人才,无心钻研业务,如此反复,形成了恶性循环。
  深入调研,是康文娟院长采取的第一步行动。首先,她详细统计、分析县外就诊率最高的前三位病种,根据医院现状新开设了血液透析室、肿瘤科、消化科、高压氧舱室,使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留在我县;发展专科特色:继续加快骨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的学科建设;重点帮扶妇产科、新生儿科、病理科、重症监护室的建设。该院通过增设多发病科室,特色专科,扩大完善了诊疗范围,一举打破了县医院门庭冷落、楼空人少的瓶颈。
  技术帮扶,是康文娟院长及其团队同步采取的行动。与此同时,省人民医院派来的20余名专家展开长期帮扶,有的为名誉主任,全面管理科室,有的定期指导,有的出专家门诊,有的负责查房,制定疑难、危重病人的诊疗方案,不仅提高了县医院卫技人员的整体素质,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县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县医院50余名技术人员免费到省人民医院进修、培训,使得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脱颖而出,带动县医院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患者钱紧,特别是农民朋友,要想减少因钱延误病情现状,如何帮扶?
  康院长出招:连线新农合中心,引导患者上“双保险”,医院开设直报窗口,帮患者先行垫付结账后方可报销部分经费;先住院后付费,药品零差价……立体帮扶为患者解燃眉之急。
  为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康院长积极与新农合中心连线,率先在该院建立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及大额医疗费用自付部分给予进一步保障。(通过新农合中心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签订了医疗保险协议。患者看病费用在新农合报销后的剩余部分,由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再给予报销,最高赔付金额10万元),并且对新农合患者开放了直报窗口。
  同时,2012年8月1日起,县人民医院实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新模式,实行基本医疗保障费用即时结算制度。参合患者只需支付个人部分即可办理出院,避免了因无钱交住院押金而耽误病情。此外,为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该院于2012年9月17日零点正式实行所有药品零差价。县医院的立体帮扶举措,为新农合患者进一步缓解了“看病贵”难题。
  患者体弱,使其就近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佳方案的诊治,如何解决?
  康院长出招: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挂号预约、电子病历提高诊治效率,通过远程会诊中心联网省县乡村四级医院,通过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措施,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互补共享。
  基层工作三年来,康院长更加关注百姓疾苦。用心的她发现,乡镇卫生院比县医院更缺人、缺技术、缺设备。2012年9月19日,在康院长的力主下,县人民医院在原有HIS管理系统、LIS系统基础上,全面开展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电子医嘱、电子查房,进一步规范了临床医疗文件的书写,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该院高屋建瓴,在政府支持下投资1400多万元,在县人民医院建设起省、县、乡、村四级联通的清徐县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县医院不仅可以实现远程会诊,而且还创新了一种县医院的专家给乡镇卫生院远程查房模式,共同管理病人,并进行实时心电图诊断,实时x线诊断。
  为解决基层卫生院所的实际困难,县医院还整合整个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对其进行了集中医学检验、集中消毒器械,统一管理,从托管一个县医院到帮扶整个县域医疗机构的技术,以此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此外,托管后的县医院为老百姓开通了畅通无阻的省、县双向转诊“通道”:遇到疑难危重的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将被直接送到省院诊治、抢救,病情平稳的患者还可以直接回县人民医院进行护理和康复治疗。
  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就近享受最实惠、优质的医疗资源,是康院长这位托管掌舵人的最大心愿。
  中西并重,扶持传统中医药在综合性医院冷门变热,让价廉、方便的特色中医回到百姓身边,有何高招?
  康院长出招:二级托管,复制“母托管”模式运行“子托管”,通过科室托管科室,为科室提供了更多自主权,使得中医科起死回生。
  2011年5月,康院长凭着对自己管理、技术的自信,开始了“科室托管科室”的新模式,将县医院中医科交给省人民医院中医科管理,将科室的管理权委托给以科主任为主的科室管理小组,科室管理层从以往的单纯业务管理变为全面的质量管理。
  托管前的中医科已名存实亡,该科只有2名医生,设备老化,人才断层,只有门诊,没有病房,2009年全年科室收入只有8375元,门诊人次只有821人,科室收入连医生的工资都不够。“三个指头、一个脉枕”,就是其全部家当。
  托管后的中医科,由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康静主任每周二的上午亲自坐诊、带教,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百姓服务。而今,中医科病房从无到有,开设床位20张,并添置TDP、电针治疗仪等理疗设备,引进穴位贴敷、浮针等诊疗项目,拥有9名医生(其中有1名硕士研究生),10名护士。到2012年11月底,科室收入达904280元,门诊人次6622人次,住院患者300人次。
  中医科的发展实现了一举三得:如今在县医院,患者看中医和看西医同样方便;发展中医药也需要现代医学保驾护航,不少疾病需要现代医学手段明确诊断,在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更有优势;深受患者欢迎的价廉、方便的特色中医又回到了百姓身边。
  发挥专长,不遗余力挤时间为患者看病,心有何感?
  康大夫说:我是院长,但我首先是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的天职!
  曾任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的康大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到县医院担任院长、书记后,她在从专家型学者转入管理层人才的同时,仍坚持每周三一大早在医院内分泌科坐诊,经她看过的病人数不胜数。
  那是一个冬季的周三早晨,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大片雪花,无情地打在行人的脸上。候诊的患者穿梭于诊室门口,窃窃私语:“这么冷的天气,康院长真的会为几个老百姓从省城赶来吗?”企盼中,康院长微笑着走进诊室,她一边详细询问病情,一边用双手捂着冰冷的听诊器,准备听诊。小小的听诊器暖和了,贴在患者身上,里面跳跃着的,是患者一阵阵感激的心音……
  “院长,还有十几个病人想加号。”康大夫看看手表11:30,和蔼地说:“那就加吧!老百姓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把在门口等待的病人都给加上号吧!”这一加就是十五个号,眼看着12:40、12:50、12:55……门外,司机焦急地等待着“康院长下午2:00还要到市局开会呢!”直到1点钟,康院长圆满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就匆匆赶往省城开会……这样的加班加点已成为习惯。
  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身兼数职:任中华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足学组委员,中华糖尿病学会山西分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2010年被评为县优秀人才,2011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被山西省妇女联合会评为优秀女共产党员,2012年清徐县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
  三年来,县医院业务指标明显上升。截至2012年,该院托管前门诊人次由3.6万/年达到12万人次,同比
  增长超过200%;住院人次由5200/年达到11000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00%;手术台次由600/年到1700台次/年,同比增长超过150%;职工人均收入由1500元/月达到每月3000元,同比增长达到100%。从新农合的统计数字来看,县外转诊率从70%下降到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强调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报告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医改的目标,而且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奔着这一目标,康文娟,这位姓康的康院长、康大夫,以一腔朴实的为民情怀,一种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托管”为契机,精心绘制着我县的医改新蓝本,在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航程中一路挺进!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