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康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团支部,至此,我县共建立非公团组织195家,实现了非公企业团建的全面覆盖。
近年来,团县委紧密结合新时期党团建设的工作实际,牢牢把握党建带团的原则,逐步形成了“以党建带团建,抓团建促党建,党团共建”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非公团建的全面发展。
以“三带动”为强劲动力,实现全县非公企业团建全覆盖
随着我县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和凝聚了众多的年青务工人员。如何凝聚人心,实现企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团县委坚持哪里有青年就把组织建到那里的原则,创新机制,及时跟进,实现了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全覆盖。
——以组织带动,为非公团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自觉把非公团建工作纳入非公党建工作的大局,不断扩大非公团建工作的覆盖面,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中共青团的作用发挥机制。形成非公党建和非公团建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督查、统一考核的工作机制。
——以示范点带动,对整个行业产生辐射力。选择行业中规模较大、管理及文化设施较完善的龙头企业作为行业带动,通过团组织品牌活动让企业增产、增收,形成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带动企业建团。如在食醋行业中,他们选择在龙头企业——水塔老陈醋有限公司中建立团支部,通过团组织的平台,凝聚了青年员工,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以强企带动,实现网点全覆盖。按照“提升上层,带动下层”的思路,把大型企业的团组织升格为团委,以其为核心,增强对其所辖团组织的辐射带动功能。双喜轮胎有限公司是我县的一个大型企业,员工多、特别是年青员工多,通过在该公司建立团委及在该公司下属的生产车间建立团支部,实现了公司建团的全覆盖。
以“三服务”促建设,确保非公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团建工作的根本在于保持其生机和活力,非公企业的团组织能够存在和发展,需要的是对企业的发展推动作用和对企业的青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工作中,团县委将“服务”贯穿其中,以服务促建设,保证了非公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服务于党政工作大局。积极发挥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及时了解青年工人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团组织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与青年工人的桥梁和纽带,同时,积极开展“推优入党”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和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和青年骨干,2013年,我县有73人通过“推优入党”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服务非公企业发展。美特好物流配送中心团支部在中心开展了“青年岗位能手”技术评比活动,青年团员纷纷磨练技能,整个公司员工劳动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受到了公司领导的好评。在工作中,团县委注重把青年突击队、争创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岗等共青团特色工作和品牌活动嫁接到非公企业中,围绕企业经济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团的活动,发挥了团组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服务团员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成长成才是非公企业中青年进步的根本需求,在工作中,团县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积极开展职业技能以及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为非公经济组织青年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营造了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以“三创新”为推手,加强非公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产物,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企业的团组织建设也需要在不断的创新中寻求新的结合点。团县委以“三创新”为推手,不断加强非公团组织的自身建设,使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创新团组织的构架模式。在有3名团员以上的企业建立团支部,30名以上的企业建立团总支,100名以上的企业建立团委,按照企业的管理构架,由负责生产的管理人员担任团支部书记,同时在管理层和生产车间或生产线分别建立团小组,做到哪个岗位上有青年,团组织就延伸到那里,目前我县非公团支部已达195个。
——创新团的制度。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本企业团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对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考核也只在质量和数量上提要求,对于制度的执行方式由团组织结合企业的生产自行安排。
——创新团的活动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是凝聚团员青年最有效的形式,他们紧紧围绕两个方面,在企业中开展活动。一是结合企业文化的传播,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团的活动中,以团课、知识竞赛、生产比武等形式向青年工人宣传各类业务知识,在企业中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二是结合青年需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如开展文艺活动、体育竞赛等,不仅丰富了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凝聚了人心,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与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