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创建农村社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实现了组织领导、建设规划、服务设施、服务体系和各项管理“五个全覆盖”,有力地提升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编制规划
成立了农村社区建设实验领导组,各乡镇(街办)党政“一把手”牵头,具体组织实施。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实验进展汇报,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资金投入等问题,乡镇包村干部常驻农村社区组织推进工作。县电视台、报社、网站开辟专栏、专题,广泛宣传发动。
期间出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实施城镇化战略,加速推进“1+10”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在编制完成《县域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生态经济区规划》等总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确立了“一村一社区”的创建模式和“重点先行、一般推进”的创建思路,对农村社区的设置模式、分布范围、功能定位、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等进行科学规划,使农村社区建设步入规范化、合理化轨道。
完善基础设施拓展服务功能
实施两轮“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完成农村村村通、街巷硬化、文化活动广场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饮水安全、便民店等全覆盖工程,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投资1350万元,规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改扩建111个重点农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县财政每年配套120余万元,按每个农村社区每年最低5000元、最高不超过10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用于农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卫生保洁、冬季取暖、设施维护等。
在保证活动服务场所基本功能的同时,全面整合其他功能,提高活动场所的综合利用率,切实做到“一室多用”、“一室多能”。共新建卫生所64个、文体活动室96个、文体广场124个、便民店19个、红白理事大厅13个、计生室106个。188个农村社区建起日用消费品便民店267个,农资农家店68个,实现农村社区便民连锁店全覆盖,建立起以农资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多种经营业态并存的县、乡、村三级农资商品供应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以村民自愿为前提,组建农业经纪人协会、农民用水协会、农民科技协会、文体协会等社区民间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57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县。全县188个农村社区建立警务室,落实办公用房233间,配备了门牌、标识、簿册、办公设备,组建2000名巡防队员和3000名治安信息员,188个农村社区安装与县公安局视频监控中心联网的高清监控探头782个。农村治安形势明显好转,2012年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9.4%。加强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对山区无法安装远程线路的社区,统一发放了卫星接收器和DVD,定期收看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观看电教片,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实施“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为136个农村社区配备了体育健身设施,累计建成标准化篮球场150个,兵乓球台170副,室外健身器材1000余件,“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为188个农村社区发放配备投影仪192台、图书28.2万册,以及图书柜、桌椅、光盘等设施,实现了农村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全覆盖。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注重班子建设,每年对农村两委主干通过集中培训、讨论座谈、外出考察等方式,开展农村“领头雁”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农村社区主干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实施“一村一居一大学生”计划,选派85名综合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大学生到农村社区担任两委班子成员。实行“第一书记”制度,选派11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动员和鼓励社会青年通过函授、电大等途径学习深造,为农村社区建设储备人才。
从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理财入手,整合监管平台,全力推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紧紧把住农村“事权、财权、物权”三个关口,抓住农村重大事项、重点工程招投标、化解债权债务等环节,出台《太原市农村十项监管制度》配套办法,主动监管农村干部行为,不断加强农村组织管理。整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统一印章、牌子、办公场所,建立了农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全面参与决策和实施过程的新机制。村务公开做到了“五规范”,即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规范公开程序、规范公开时间、规范监督方式。全县9个乡镇、188个行政村统一建成县阳光农廉网综合信息中心和各乡镇阳光农廉网信息中心。同时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考评机制,并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全县3.15、7.15村务公开考核体系。2012年,对全县188个农村社区的场所进行考核检查,对2个示范乡镇、3个优秀乡镇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对10个标杆农村社区、20个示范农村社区、30个优秀农村社区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
搭建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划分657个农村社区网格、94个城镇社区网格,选聘751名网格长,纵向到边、横向到底,覆盖全县。9个乡镇、188个农村社区分别建成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县信息平台安装20平米高清显示屏,每个乡镇服务管理中心安装电视、电脑各2台,每个农村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安装电脑1台,网格长人手一部3G智能手机,采集完成全县10万余户家庭成员基本信息,社会管理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