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沟历史小考 作者: 时间:2013-06-23 次数:31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张卯春
  古老的徐沟在昭示辉煌的同时,也留下一些令人费解之迷。现结合他人研究成果,对徐沟置县时间、名称来源、隶属变迁、徐民源流、涂阳古城等历史问题作一简要辨析,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徐沟置县有金大定二年(1162年)和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两说。明万历《徐沟县志》知县王敷学叙云:“谒古庙、搜碑记,偶见记称,咸书大金大定二年始设县治。”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万青云则依建庙年代佐证立县时间。他说,古代修建大庙是有皇规钦定的,凡是立县的城镇方可创建城隍庙、文庙,先设治,后建庙已是“永垂成宪”,而康熙《补修县学碑记》:“徐邑文庙创建于金大定壬午(1162年,即大定二年)”。据此,现均依“二年说”。
  徐沟设县治虽比清源晚,但其有着如清源般的悠远历史。
  公元前514年,晋灭祁氏,魏献子当权,分祁氏之田为梗阳、涂水等七县,其中涂水即为徐沟之前身。涂水与古梗阳一样,疆域与今有所不同,大致包括今天清徐的徐沟和榆次、太谷一部分。《左传》有“涂水”;《汉书》:“榆次有涂水乡”;《水经注》说,榆次涂水乡“晋大夫知徐吾之邑也”。还有“涂阳县”(《十三州志》)、“涂阳城”(顺治《清源县志》)等说。由此来看“徐”“涂”渊源颇深。立县之前,徐沟地区周属涂水邑;汉属涂阳县,又降为乡,属榆次县;晋先后隶属榆次、晋阳县;隋先后隶属榆次、太原、晋阳、清源、阳曲县,宋先后隶属榆次、平晋、*宋平北汉,毁晋阳城后,改晋阳县为平晋县,在今太原市小店区南畔村、北畔村之间建县城。后移治晋源镇,明洪武改平晋县为太原县。清源县。曾称涂水乡、徐水乡、徐川镇、徐沟镇。(参见刘文炳《徐沟县志》)。
  至金代,因徐沟镇东属平晋县,西有汾河与清源县治阻隔,两县交居,多有不便,“以至民讼难决,赋税难征”,而徐沟又处南北通衢大道,地理位置尤为重要。本镇邓裕等八位耆宿赴京城向朝廷陈言利害,遂改镇为县。“仍旧镇为名,东拨平晋县断金乡一十三村,西拨清源县梗阳乡一十一村,南拨榆次县西管乡四村,置为县,隶太原路。”(《太原府志集全·永乐太原府志卷之二》43页)。金代曾一段(1220—1234)隶晋州(州治清源,辖徐沟、太谷、祁三地),清代长期(1764—1911)、民国一度(1915—1917)辖清源乡(清源县降为乡)。
  清源县名因城西北有清源水而得名,“徐沟”之名有何来源?康熙《徐沟县志》说:“其地因金、嶑二水会流,徐徐而下,涨冲为沟。其城随旧沟为限而筑之,故名。”光绪县志对此提出怀疑,认为附会太甚,水势必迅疾而后冲激有力。既“徐徐而下”,何能成“沟”?反驳似乎有道理,却也有咬文嚼字附会之嫌。徐沟史家刘文炳先生对此有过考证。他对诸家以为“徐”字为“涂”字之误写之说,表示怀疑。认为“‘涂’‘徐’同声,或为相互沿用”。
  发现著名学者何光岳的论文《徐族的源流与南迁》,既可知“徐”,又可知徐民之源流。他说,徐沟先民至少其一部为古徐族后裔。徐族之名,有余、涂、塗等多种写法。“徐古作涂,亦即余。乃因以蟾蜍为图腾的团定居其处而得名。”(李玄伯《中国古代社会新研》开明书店民国三十七年九月初版,第209页〉)由此,徐沟之“徐”可解也。
  徐族本赢姓,系东夷族少皞氏之支裔。东夷,华夏人对东方民族的泛称,非特定的一个民族。夷又有诸夷、四夷、东夷、西夷、南夷、九夷等称。随着东夷与华夏的融合,汉朝之后,东夷后来变成对日本等东方国家的泛称。其发源地,史学家历来认为在山东。约在四千年前,徐族是东夷集团鸟夷的一支,它与鸟夷曾停留在今燕山山脉一带,山南有座徐无山,亦作徐吾山,在今河北省玉田县北二十里,当是徐族始居之地,汉朝于山北建徐无县(今遵化市)。后徐吾族迁至今山西榆次的涂水。涂水,在《水经注·北山经》中作“徐吾之水”。涂吾即徐吾。徐吾的吾,系语尾之音。
  “在涂水之北有个徐沟镇,即古涂水城故址,金大定二十九年建为徐沟县。徐沟之西有古涂阳城,位于涂水之阳,即‘春秋时……魏献子以知徐吾为塗水大夫是也。’”(何光岳“徐族的源流与南迁”《安徽史学》1984年第02期)徐吾后又南迁到今屯留县西北,汉置余吾县。
  涂阳城是今何处?笔者同意我县地名研究者关光远先生的看法:黑城(今徐沟镇红城村。乡间读“黑城”为“黑shí”。“shí”是“城”的白读)乃古涂阳城。理由有二:一、永乐《太原府志》记载:“涂阳城,在清源县东二十里,周三百一十六步。晋大夫祁氏之邑。”(《太原府志集全》第116页)顺治《清源县志》也有相同记述:“涂阳城,在县东二十里。晋大夫祁氏之邑,魏献子以知吾徐为涂水大夫,即此。今废。”黑城村与之方位、距离相吻合。二、清徐县以“城”命名的村庄只有三地:尧城、鹅(城)池和黑城。前二城已有解,惟黑城无出处。且黑城村北有龙家营,南有黑城营(曾名“黑石屯”。营、屯,驻军防守)拱卫。由之,黑城村是涂阳城的唯一所在。1966年“文革”初始,村民认为“黑”不革命,遂改“黑城”为“红城”。
  悠悠岁月,历尽沧桑,涂徐相易,邻邦错壤,县乡分合,隶辖多变。千年古邑,演绎了多少喜剧悲歌。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