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六年级的学生去距学校有二十多里地的六合村教堂和更远一点的香岩古寺“远足”。早上七时许,我班同学在学校门口集合后,便在班主任赵良甫老师的带领下出发了。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在叽喳声中。有人喊了一声:看,教堂!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六合村口,远远望去,尖尖塔顶上的十字架,甚是醒目。不知谁的一声喊叫,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奔向六合村教堂,全然忘记了已经走了2个多小时。始建于1884年教堂,长28米,宽14米,钟楼高22米。1914年,堂身总长44米,为方济各圣堂。同学们静悄悄地步入这座神秘的殿堂,里边装饰得金碧辉煌,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正面的光亮处,一尊钉在十字架上的塑像两臂伸开,头向前微倾,双目凝视,栩栩如生。似与你亲近,但更让人害怕。正观赏时,一位身穿黑色长衫蓝眼高鼻梁的男子走来,他在胸前划着十字,与我们打招呼,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神父,胸前划十字,是上帝保佑的意思。
离开教堂后,我们向第二个目的地——香岩古寺走去。这时天已晌午,在东马峪村的戏台前的空地上,同学们围坐成一个大圈歇脚和进餐,大家纷纷掏出了携带的“大餐”这个带的是“窝窝”饼子,那个拿出的是馍馍烙饼,最好的是煮鸡蛋,最可口的饮料就是戏台边的清澈见底的溪水,吃着“大餐”,喝着甘甜的溪水,远望着半山腰间的一处古建筑。眼瞅着同学们吃饱喝足了,身为班长的我,大喊了一声,同学们向香岩寺前进!
我们“雄纠纠,气昂昂”地向香岩寺进发。行进在山道上,走在春意里,山坡上,桃花盛开,粉蝶翩翩起舞,阵阵清香袭来,令人如痴如醉,这大概就是得名“香岩寺”的缘由。香岩寺始建于金代,依山凿就,其中两个开间大的佛殿,用石梁与逐层藻井砌成,未用斗拱梁架,故又名“无梁殿”。饱经800年沧桑的无梁古建,未塌无毁,令人赞叹不已。然而,各殿窟中的佛像,却盪然无存,据说,大都让日夲人盗去了。对于外来强盗的罪恶行径,同学们非常气愤。寺内有个石砌的五龙洞,洞内有泉井一眼,清澈甘冽的泉水,从这里涌出,顺沟而下,这就是我们在戏台旁喝水的源泉。
这次远足,有利于我们对身体的锻炼,是对我们意志的考验。这次远足,让我们学到了一些有关古今中外的知识,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