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静:央视著名主持人,出生于山西大同市,生长于山西太原,最初是《新闻调查》出镜记者,现主播《朝闻天下》,以思路清晰,声情并茂,富有内涵,气质高雅得到观众一致认可。2011年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
文静,人如其名,温文尔雅,静若幽兰,亲和而不张扬,矜持而不自诩,春风满面,神采飞扬。
这位家喻户晓的央视女主播,这位从山西电视台走出的名主持,于5月20日莅清,来到了清徐媒体人中间,讲述了她的所感、所悟、所思、所得,其中不乏忠告和教诲,不乏经验和磨砺,让我们这些基层新闻人感受了一回名人大家风范,进一步了解了她成长、成才、成功的经历,受益匪浅。
文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为报社题词:“清徐报社各位同仁:共进!共勉!共努力!
文静说她最欣赏的一句话是“坚持不下去时,再坚持一下”,可见她在不同时期,内心曾经历过怎样的压力。从山西电视台到央视,文静经历了多个岗位的转换和“打磨”,但文静在回眸往事时,感触最深的就是——
苦累:那是最大的财富
“在山西电视台的时候,我先从场记做起,后来做出镜记者,2000年的时候,我在山西台做文化类节目主持,主持《五彩缤纷》……那时候,随着角色的转换,我能感受到不同的锤炼。而到了央视后,我才深深感觉到,无论先前做哪份工作,统统都派上了用场,我才发现,原来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最大财富……”
文静到央视后,最早是在《东方时空》的《早新闻》做出镜记者,后来在《朝闻天下》、《媒体广场》做了九年的主持人。
“《朝闻天下》是央视第一档要求‘脱稿’的栏目,挑战非常大。在那个时候,一个主持人对着镜头要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而你‘侃’出的东西能经得起多少人推敲?能有多大含金量?能出多大彩?有多大功力?那全是基于你坐在这个位置以前的功夫历练,基于你在每个细节中的经验积累……”
文静说,做主持人,滔滔不绝可是真本事!所以,如果你爱这一行,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可千万别小看了“聊天”,聊什么?怎么聊?但毋庸置疑的是,“聊天”恰恰能锻炼你的思维和口才。
“所以,不要嫌累,不要怕苦,能干什么就去干什么,那是你最大的财富,是不可多得的经历。”文静如是说。
每个人都要将自己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同合作。在观众眼里,电视是大众艺术,在文静眼里——
电视:合作的艺术
“小溪只能泛起碎小的浪花,百川入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个人与团队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团队合作,在电视团队中显得尤为重要。”文静认为,一个人成功的背后,是许多人付出了共同的努力,完成了许多细节,也成就了一个所谓成功的人。
文静把主播和主持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从一个人在台前播报和传达,到能够在这里体现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维,这需要一个阶段;如果更能够照顾到你的团队,照顾到你主播的搭档,两人形成一种很默契的配合,这又上升到一个阶段。
文静曾说到一件小事,在做《朝闻天下》时,她与赵普搭档,配合得很是默契。一次赵普外出吃饭,大家都问赵普:“怎么一个人?文静呢?”由于他们配合得当,所以在观众的脑子里,他们两个就是“搭档”。
文静提醒电视工作者说:“千万记住:电视是一门合作的艺术,电视永远是一个团队的合作!”她说,要完成一组新闻,起码需要五六个人:摄像两个人,音响、编导、主持人和司机各一人,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影响到的是屏幕上的效果和节目的表达。因此,在电视台,如果没有合作意识,那是非常可怕的。
在任何领域中都存在三六九等,在新闻领域里,报社的记者以文采彰显才华,电台的记者以机智的头脑和卓越的口才立于不败之地,那么,这些功夫是怎样炼成的?文静得出一个结论——
采访:新闻人的看家本领
说起采访,文静打开了话匣子:“……无论做报社的文字记者,还是做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采访是最基本、最能出彩的基本功……”
文静说,主持人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导播提醒你一声连线前方某某记者之后,连线的窗口便打开了,此时,主持人要就眼前的情况进行提炼,要和记者进行情况和信息的沟通,要把接下来的脉络展开,要带观众了解新闻真相……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取决于做记者时采访的功夫。
到央视后,文静对新闻有了更深的认识,她对自己要求更高了,力求自己把每一条枯燥、教条的新闻,做成更有生命力、冲击力的东西。
还有一些突发情况,比如直播中提示器坏了,怎么办?如何三言两语、言简意赅地提炼思想内容,这还是取决于你采访的功夫。还有在采访嘉宾时“收口”要卡整点,导播告诉你还有二分钟,那你自己就得滔滔不绝地撑着,导播说:还有三十秒、十秒、五秒……收!正好说完。这仍取决于你采访的功夫。
文静说:“电视是吃‘熟’食的,没有平时功夫的积累,就不能厚积薄发。”
女主播,是要以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状态面对亿万观众的。如何以一种从容、洒脱的心态在镜头面前挥洒自如?文静很自信,她认为——
主播:那一刻,天下就是你的
文静认为主持人出现场最“奢侈”、最“暴殄天物”的事就是:主持人举着话筒采访,而镜头一直一动不动对着那个人几分钟!在文静眼里,出现场,就是要通过一个又一个画面,把现场各种各样的信息一清二楚地交待给观众,充分利用现场,把你看到的、听到的统统送到观众的眼睛里,那么,你这个现场才是生动的、丰满的。文静说,要是她出现场,至少要准备七个以上问题。
只有在现场积累多了,当有朝一日做主播时,你才能充分想象现场的情形,才能知道问什么样的问题,到最后需要你总结评论时,你才能评到点子上。
说起主播总结评论,文静提倡:一定要评!不论你有多高水准、多高水平,评长评短,一定要评!
那么,这评论的功夫是如何历练来的?文静说:“其实,我在山西台时做出镜记者,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等我坐在台上主持、与前方记者连线时,心中很清楚一线发生了什么,在主持的时候,我也知道如何与现场记者交流、提问,总结、评论时,就能很好地发挥。”
她告诫主播们:“记住,那一刻,你坐在那里,你就是最牛的,最霸气的!不要怕人笑话,谁也比谁强不了多少,此时此刻,天下就是你的,你说什么都得听着!你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舒服的方式来展现出最好的自我。”
一张国脸,谈笑风生,收放有度,在亿万观众面前,主持人,尤其是名主持似乎有了君临天下的风范。于是,有的人成了腕,有的人有了范,有的人耍起了派,文静作为央视知名的新闻名脸,她持何种态度行走在带着光环的普通人群里呢——
主持人:既要有温度,又要有态度
“主持人也是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要有温度:待人亲切,和睦左右,又要有态度:做人的风格,做事的立场。”这两个“度”,成了文静善待亲友、热爱工作的人生观。
说到如何做一名好主持人,文静认为:“主持人这个行当,没有一定之规,多少带着些自主创作,一旦有艺术的成分在里面,就没有了标准,没有标准意味着你可以以你的方式去做,以你的个性去做,然后,尽全力去做好它,至于观众喜欢不喜欢、有多喜欢,那不是你的事。”
文静特别强调:“对这个职业,你一定要敬畏它!做主持人心脏要大,血管要粗,因为众口难调,永远有人喜欢你,喜欢得要死,永远有人恨你,恨得牙根痒痒。这些东西你都要面对,需要正面吸收。”
文静认为,一个人整天肩膀端着、脸绷着,一定和人是有距离的。有的人“派”,有的人耍大牌,但有一点要肯定,每个人在不同领域里会有不同的专长,每个人都是牛人,那么,永远夹着尾巴做人是没错的。
成就感、荣誉感有时是第三方的感受,而那些真正亲历这些的人,内心却淡泊的如一杯清茶。文静在收获很多荣誉之后,最自豪的事是——
成就感:给父母买了套房
在山西电视台时获过二十多项省级奖、国家级奖一项,2011年荣获金话筒奖。文静说:“但给我最大成就感、荣誉感的,不是工作领域里这些事,恰恰是我给父母买了套房,这是我一生最慰藉的事。”
在工作中,让我有过印象深的事情是,在突发事件面前,你作为主持人如何救场。记得有一次切回一个现场报道,事故现场狼藉一片,但很安静,突然,一个当事人家属哭闹着闯进了画面,非常震惊,当时是现场直播,画面切不掉,同事们都为她捏把汗。而此时此刻,主持人的“冷静、客观、公正”在文静这里得到充分体现。画面切回,文静脸上写满了同情,然后用客观、中等的语速说道:“大家刚才看到一个情绪失控的家属,她的心情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天灾人祸,真情流露……”
能掌控大局,能不显山不露水把突出事件平稳过渡,这就是一个杰出主持人的功力!“这件事过去很久了,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找到了一点点荣誉感。”文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