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作者: 时间:2013-05-19 次数:17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牛俊霞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我县向更高层次迈进,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动转变,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培养教学新秀,促进教学研究,2011年,中心校举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比赛。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比赛评委,我总共听了10节课。回眸反思,我深深地地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是我们今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主攻方向。下面结合这次比赛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认识。
  我理解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二是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的课程的有机要素。整合在它的初级阶段,可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似,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如果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贴”上去的负担。所谓“整合”,就是必须有所“整”,而后才有二者的紧密融合。从这点看,“整合”昭示着这样一种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这意味着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一次挑战。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①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如仁义校的何海师老师在讲《詹天佑》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去了解张天佑的爱国精神,就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安排孩子们分组查找有关詹天佑的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修改合适后就放在作业栏中大家互相评析。光看“作业交流”这一板块,就可以看出学生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获取的信息远远大于单纯的传统语文学科上的学习信息量。发挥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
  ②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有效突破了课堂教学重难点。
  如何有效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重点研究的方向。现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有效突破了课堂教学重难点,使我们多年的研究有了质的突破。比如参赛选手仁义小学何海萍老师在设计《詹天佑》这一文中,让学生“体会人字形设计线路”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这一重难点呢,何老师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欣赏了火车上人字形线路的图片,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受调动并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使这一重难点随之化解,同时也让学生在“整合”中领悟了文章的内涵。
  信息技术在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二者的整合也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下去,推广下去,这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