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崇拜教师举手投足之间的气质,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因为信奉“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理念,我一直用教育行为践行着“德是师之本,爱是德之魂”的教育信条;因为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准则,虽然在从教多年间,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荣誉,我却坚持用一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的平凡的爱来诠释着“师德”这一伟大的内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多年与学生的接触当中,我坚持每天用自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暗示的手语……让学生从这些无处不在的小细节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有一次,我接到一位家长的来电,她说:“多亏你了,老师。我家孩子原来特自卑,就因为你每次在她回答问题时都微笑着鼓励她,并且在她回答完后向她竖起大拇指。现在她干什么都信心满满的······”听着家长激动的话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言行对于学生的重大影响!
教育要“以人为本”。所以,我在教育教学中力争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心去爱学生,用爱去包容和关怀每一个学生!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陌生与慌惑会让他们手足无措,我会在开学之际尽快地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特长,在课前或课上适时的给予他们不同的点拨与鼓励,让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而对于即将毕业的九年级学生来说,兴奋与紧张会使得他们茫然困惑,我会以各种方式帮他们解决内心的疑难,让他们能从容地应对即将来临的中考;有的学生内向,我会创造机会鼓励他敢于并善于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有的学生浮躁,我会寻找时机让他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
在2007年9月份,我服从学校安排任教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在任教两周后,我感到其中一个班的班长聪明、学习成绩优异,可是有一种孤傲的性格,时时表现出对其他同学甚至老师的一种不屑。我意识到我得帮他改变这种观念,否则对他将来的成长不利。但我也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类学生一般情况下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于是我采取迂回的方式,旁敲侧击地对他进行教育。在作文讲评时,我与他探讨同学们的精彩语段;在考试成绩出来后,我与他分析他相对其他同学的弱项;在文艺表演时、运动会场上,我与他评价同学们的特长……在课前课后,我还与他共同交流各个老师德讲课风格和各自的人格魅力……终于,我渐渐地发现他不再那么唯我独尊了,也不再孤独了,更让我高兴的是,在升入九年级后的第一篇日记里,他写道:“我的成长离不开您的帮助,是您让我懂得了‘人外有人’的道理;是您教会我去品味别人的闪光点;也是您让我真正地知道如何去做人,做一个优秀的人……”最终他成为学校有影响力的班干部之一,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而到现在我还记得他脸上的欣慰的笑容,我想,这就是我的成功!我为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而自豪!
在2009年,我又接任新一届初三。班上有一位同学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甚至顶撞老师。我没有置之不理,也没有公开批评,而是找他谈心。在了解到他厌学的心理之后,我从他特喜欢的手工入手,发掘他对物理模型制作的兴趣,鼓励他帮老师制作了一个电学上的并联模型。正是这一模型提升了他对自我的评价,也让同学对他刮目相看。现在的他认真听讲,努力完成各科作业,尽力去做每一件事。他说他准备中考后上技校,使自己有一技之长。我想这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教育就是让每一位学生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我从教以来,要求学生每周写三篇随想,凡所见、所闻、所感均可。我也每周篇篇批,篇篇改。这种练习让我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我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挚的交流,也明确了我对学生教育的不同方向和重点。因为我的教育理想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生活。我想用我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每一位学生,希望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勇敢、机智地面对,那将是我最大的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