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村子的名字叫西梁泉。不知老一辈人为什么在村名里带个泉字,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村的水资源特别丰富吧。
从记事起,我们村的四周就全有水,常年不息,源源不断。其他地方的水是不能吃的,只是用来洗衣,洗墩布,还有孩子们夏天跳进水里玩耍。只有村子南面的水是可以吃的,我们这儿的水不是打的井,而是修的水道直接从地下流出来的,村里出钱,把刚流出水的地方修稍高点,也窄,只让人们从那儿打水吃,后面就修成能洗衣服的地方。这儿的水特神奇,夏天水是凉的,而到了冬天,手伸进水里,是热呼呼的,一点也不觉得冷,远远的就可以看到白雾腾腾,所以一年四季我们村的妇女们就在这儿洗衣服,一棵很粗的枣树,斜斜地长在水道旁,正好遮住夏天的烈日,好像专门为女人们遮挡阳光而栽的,树杆倾斜的程度,可以一个人不用手扶而走到树上面,这里是女人孩子们的乐园,那些大姑娘小媳妇每天在这儿洗衣服,东家长,西家短的,这家的儿子要结婚了,那家的女儿要出嫁了,芝麻绿豆大的事,全在这儿散布出去,离的很远就可以听到她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时不时的发出爽朗的笑声,传到很远……
母亲来洗衣服,孩子们就跟来玩,就在那棵树上爬上爬下,比谁爬得高,摘上面的枣子吃,树杆都被磨得光溜溜的,还捉树上的知了。尤其是夏天的中午,知了在树根下就很多,伸手就可以捉到,捉到就很得意,捉不到可就要倒霉了,因为被惊吓的知了在飞起的时候通常会撒下尿来,洒你一脸,捉知了这是常有的事,一个中午就能捉一大串,全用细细的铁丝给串在一起,喂鸡、喂猫……怀想起来,总是能让人不自禁地微笑浮上面庞。
如果遇到水流得小了,就是里面有土蹋下来了,村里就让人们出工从流出水的地方一直钻到里面把塌方清掉,由于我们村这儿的水是最好的,所以一直倍加珍惜爱护,多年来这里的水养育了我们村一代又一代人。
直到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得好了,村里也慢慢的富裕了,就给家家安了自来水,刚开始还有老年人喝不惯自来水,依旧到那儿挑水喝,也有妇女来洗衣服,慢慢地年老的一天天的老了,挑不动水了,年青人才懒得舍近求远去挑水,而那些洗衣服的女人们由于洗衣机进入到千家万户,再也没有人愿意蹲那儿一件一件地用手搓洗了。渐渐地那个水道被人们给遗忘了,再有塌方下来,村里也不再出人出力去修理了,水越来越小,直到没有。那个养育了村里几代人的水道终于再也流不出一滴水了。
结婚后很少回娘家,即使回去也是来去匆匆,但偶尔去父母种的农田摘菜也路过那个水道,已经面目全非,全成了垃圾堆,只有那棵枣树还了无生机地斜立在那儿,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怀念家乡的水道,怀念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