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又绿汾河岸。融融暖风中,清徐爱心联盟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成立并开始了新春首次慈善捐助活动。受四季永和科技有限公司、查尔斯顿眼镜清徐旗舰店的委托,3月18日,爱心联盟将这些企业捐助的钱物送到了徐沟镇某小学三名小朋友的手中。目前,爱心联盟还在对我县其他三个贫困家庭的孤弱儿童进行全面考察。爱心捐助将在考察结束后陆续展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清徐爱心联盟是经过长期酝酿、策划成立的民间慈善组织,它的成立得到了清徐网和紫轩养生会馆、内伊世界、清徐自行车协会等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目前拥有成员一百余名。而这些单位和企业,长期致力于慈善活动的投入和宣传,紫轩养生会所等诸多商家组织的“为爱而捐”社会公益活动感动了多少清徐人,“5.12”期间,内伊世界打响了清徐商家义卖第一枪,清徐自行车协会则是清徐义工活动的固定成员单位……“清徐爱心联盟”的首倡者之一,清徐网负责人张俊文先生表示,此次爱心联盟的发起和组织,旨在通过爱心行动关怀和帮助我县的社会弱势群体,并以此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影响和引导更多的人投入到这场改善社会风气、助人又修心的活动中来。
善行无界,大爱无疆,企业和爱心人士的踊跃支持,让人感到这个季节特有的生机和温度。但民间慈善组织对我县来说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初生婴儿,如何让她健康地成长,真正成为荫庇涵养一方道德土壤的大树,还有待时日。本报记者全程参与了“清徐爱心联盟”的活动,经过几日的全方位接触,感受颇深。内心深处五味杂陈的情绪里,既有发自肺腑的感动,也有对“清徐爱心联盟”未来发展的隐忧……
我县作为省城太原的卫星城,经济基础好、文明程度高,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有着普遍的共识,这些为清徐爱心的“联盟”提供了坚强的后盾。这些来自民间的星星之火,相对于政府行为,生活味儿更浓,因而模范带头作用大、示范性强,更容易激发普通民众的从善心理,在社会影响力和带动性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同时,这些星星之火的随意性、偶然性因素也较多,在规范和持续等许多方面有待考验,这,也将是决定“清徐爱心联盟”的火种能否“燎原”的关键所在。
善欲“圆”而行必方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慈善方面尤其如此。慈善事业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并非是捐款、捐物的简单活动。尤其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慈善行为,是政府工作的一种有益补充,但其运作机制是否合理,执行程度是否严密,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工作的生命力。这些,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
张俊文先生介绍说,为了保障这项事业的开展,他们通过清徐网等媒介做了大量调查工作,通过网络考察学习了南方一些民间慈善组织的先进经验,并成立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智囊团,网罗了来自金融、新闻、教育、企业、医学界方面的人士。“大家群策群力来做这件事,为了让我们的爱心力量更规范,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为了保证爱心联盟的成功运作,我们还特意邀请了团县委为这项工作做了专门指导。”
在谈到今后的长期运作机制,包括资金的管理、走访制度、受助者的筛选时,张俊文先生说:“爱心联盟不接受任何钱物的馈赠,它是为全县急需帮助的人和捐助者建立一个平台,为双方搭建一个桥梁。我们在这些方面也参考了南方的先进经验,但还是得一步步积累经验,摸索符合县情的发展方式。就目前来说,如何保持这项活动的持续性,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是最大的问题,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能够积小善而为大善,把更多的爱心人士带到需要帮助的人们身边。”
善念无界,善行有“限”
在张俊文先生对“清徐爱心联盟”未来发展的描述中,“清徐爱心联盟”将以平台的方式,把受助者和捐助方联系在一起,提供一个独立施展的慈善空间。
曾经参与过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救援工作的一位我县的志愿者曾向我讲述过她在都江堰灾区工作的经历,“灾区最大的问题,不是物质匮乏,而是人们的心理压力——那种来自经历了生离死别、天翻地覆之后的巨大压力。”
这样的情况在本次救助活动的对象中也是存在的,而且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年过花甲却被迫充当监护人的老人们抚养着失去父母的儿孙,还要侍奉比自己更苍老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生活和失去亲人的双重压力,凄惨之情岂是一个“痛”字了得。尽管尽量回避,尽管一再说一些无济于事的所谓安心话,面对着这些老泪纵横的脸庞,相信在场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是湿漉漉的。
张俊文说:“我们现在还不具备心理辅导的条件,只能是尽力做一些分内的事,有的朋友已经在积极联络有心理辅导资质的专业人士,希望能够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善念无界,善行有“限”。生活上的贫困可以用物质满足,如何扶助这些惊弓之鸟一样脆弱的心灵,在维护他们孱弱自尊的同时帮助他们恢复对生活的信心,无论对孩子还是老人,这将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情。
“子贡让金”心态是扬善的绊脚石
走访了受助者,我们也来到了捐助者的身边。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捐助者们竟然不约而同地持同样的回避态度,拒绝我的采访,即便是留存数据的需要,他们也只肯留下公司、集体的名号,对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捐助人名单中坚持反对意见。但是让“正能量”昂首阔步于清空艳阳之下是我辈本分,在我的强烈要求、甚至是谴责下,他们很勉强地与我进行几次气氛极度尴尬而内容极端无聊的对话。这些对话的内容不足为记,但这种行善心态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进入网络时代,层出不穷的的负面信息所引发了无数次关于道德的社会大讨论,绷紧了社会慈善这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经,若陈光标式“高调行善”还如凤毛麟角,这是我们有着悠久文明的文化古国的一种怎样奇特的心态啊!当雷锋日记成为一个可以随意亵玩的笑话,当一些善行义举被迫成为“潜伏”的力量,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这是一种怎样变态的现象啊!
笔者以为,这些祸由的根源都在于“子贡让金”心态。“施恩图报”是“不道德”的,甚至做好事留名也是“非正义”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因为彼此间温度、热量的相互感染带来了共同世界的光明,而这种看似“高雅”的“义举”,则是非常自私的,它直接影响到很多人徘徊不前的向善步伐。若让道德危机感主宰了这个社会的主神经,若让这些善行义举化作羸弱的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数日马不停蹄的跟踪采访,数夜难眠的辗转思考,让我对民间慈善行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正如一位捐助者所说,“善行不论大小,在心而已”,当那些小小的馈赠钱物传达着来自全社会的温暖和爱心,当看着那些稚嫩的脸庞在阳光下如花般绽放,仿佛透过我卑微的躯壳照亮了我寒微的灵魂,恍惚间,我能听到春天的呼唤,田野里幼小而茁壮的生命发芽破土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