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文明交通”离我们还有多远 作者:李小霞 时间:2013-03-31 次数:23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个词语“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路”的网络走红,其背后折射的是交通不文明行为。在我县,交通文明与否?近日,记者先后在县城十字路口、凤仪街、紫林路和文源路等多个路口,对机动车、行人及非机动车过马路的状况进行了走访。
  记者在各个路口看到,县城内机动车抢道、行人横穿马路、人车抢道等现象普遍存在。至于机动车占据非机动车道、闯红灯和乱掉头,非机动车行驶在机动车道,行人过马路只往地上看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最令人担忧的是,晚上遇到几次极个别的年轻人驾摩托车飞快地闯红灯,呼啸而过,让人看着不免心惊肉跳。
  而每每遇到上下学高峰期间,学生接送大军一窝蜂涌向学校,直接带来了周边交通压力的增大,甚至出现道路拥堵和管理无序的现象,这已成为一种无奈的常态。
  交通乱象让人累
  乱象一:行人、电动车与汽车抢道
  “现在开车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撞到行人或者撞上电动车,尤其是在各个高峰期。”近日,已有3年驾龄的王女士向记者如此说。
  行人闯红灯,翻越护栏,横穿马路,与汽车抢道过斑马线;见缝插针抢道的汽车;乱闯乱骑的电动车……种种不文明行为让不少驾驶员也感觉挺累。
  王女士总是感到头疼。因为害怕出事,她现在开车特别谨慎。“看到路面上乱闯、乱走的行人以及电动车,心里就发慌。”王女士说,驾车时,她最害怕一些在十字路口磨磨蹭蹭或是打闹的行人,“经常有一些学生,横过马路时打打闹闹,还有些人过马路时磨磨蹭蹭,而且看到远处开来的车辆,一会儿前行一会儿后退,弄得我也不知道是该等,还是该加速通过。”
  王女士说,按照规定,看到一些路口有行人,机动车应该主动避让。但在实际生活中,她常常被一些行人的行为弄得不知所措,“当然,横冲直撞、在机动车道上来回穿插的电动车也让我提心吊胆。”
  乱象二:行人闯红灯翻越护栏
  行人闯红灯是广大汽车驾驶员颇为担心的事情。记者采访时发现,在县城多个十字路口,都能看到行人或电动车闯红灯的现象,且十分普遍。
  私家车主冀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次下班回家,行驶到西关大街的交叉口处,红灯转为绿灯时,他刚一提速,突然一个人从他车前跑过。还好他当时下意识地踩了刹车,但还是吓了一身冷汗,“不仅如此,后面车因为来不及刹车,狠狠地追了我的尾”。
  冀先生说,开车时还会经常碰到翻越护栏的行人,令他手忙脚乱。
  乱象三:见缝插针抢道的汽车
  “开车的人很怕在高速行驶的时候,突然有车抢道行驶,或是电动车突然从车前穿过,让人避让不及而出事。”在采访中,不少驾驶员如是说。刘先生说他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刚好驾车行驶在湖东大街上,当他准备转弯时,突然一辆电动车,从他车后迅速抢道并掉头,让他猝不及防。“提高个人素质和文明素养,需要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节做起,让文明举止真正成为习惯,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谈及文明出行,刘先生充满了期盼。
  整治交通乱象大家谈
  交警:应先从驾驶员身上下功夫。驾驶员在路面上处于强势地位,他们需要培养一种正确驾驶汽车的理念与素养,养成文明守法驾驶的习惯,牢记交规面前众车平等,同时要谨记行人路权优于汽车路权。驾驶员在这些方面做好了,那么交通乱象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加强对行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宣传,也是刻不容缓的必要举措。
  群众:交通违法乱象的存在,主要是人们文明素质有待提升。如何提升世人素质?来自阳光花园小区的黄老伯认为,交通宣传和交通整治不能搞一阵风,要持之以恒。
  私家车主:之所以一些出租车和私家车敢闯红灯,主要是路面的探头没有发挥好作用。“有的路口并没有安装探头,有的坏了没有及时维修。建议交管部门进一步完善这些设施,让车主不敢违法行车。”私家车主陈先生说。
  出租车司机:路网建设应更合理。出租车司机沈先生认为,市区一些路段在道路设置上,由于路面本身的原因,拐弯进入窄小的路段,容易导致车辆滞留、拥堵。
  交通安全这个话题,或许已经让你的耳朵起了茧子,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说。面对一起起交通事故中哀痛不已的遇难者家属,以及或害人或受伤害后悔万分的违法者,我们不难看出,“马路英雄”们不过是侥幸心理作祟罢了,酒驾司机认为这点酒不误事,抢行司机认为他人会躲避,翻越马路护栏者认为汽车不敢撞,抢机动车道的电动车自以为不是“肉包铁”而是“铁包肉”……世上没有后悔药,一旦事故发生,无论是哪方的责任,总有昂贵的代价让人扼腕叹息。交通文明,贵在提升全民素质。“文明交通”光靠交警和交规铁腕的惩罚措施是难以持久实施的。
  记者建议,交通文明从“我”开始,让长治久安文明交通的局面在清徐生根、开花、结果。文明出行需要你我他,文明出行更需要从我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营造共享的文明出行环境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吧。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