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内比技巧更重要 作者:吴国娟 时间:2013-03-24 次数:14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在专业成长中阅读积淀与教学技巧哪个更重要?答案似乎越来越明晰:养内比技巧更重要。
  技巧对于教学来说是必要的,一些技巧的运用可以优化教学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想借助多学技巧去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好比舍本逐末。很多的教学案例证明——只有技巧而没有底蕴的语文课,只是枯竭的低层次的指挥。
  新课程背景下,“好课”将越来越属于学养深厚的人,仅凭施教技术——尤其是应试技巧生存的人,将面临真正的危机。
  语文教师,阅读积淀远比教学技巧更重要。
  我们在观摩一些优秀教师尤其是名师的课堂时常常会叹服他们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种种技巧,殊不知,这些技巧都是他们深厚学养的自然外显,是他们多少年“博观”后的“约取”,是他们终日里“厚积”了的“薄发”。记得在一份资料上看到过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事例:他讲了一节很精彩的课,人们问他花了多长的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可以说五分钟,也可以说四十年;余映潮老师为了教一课只有“七十”字的《答谢中书书》,竟然收集了“七万”字的资料。这应该就是教学中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特级教师“青春之语文”的王君老师在《十年怎能磨一课?》中这样理性地批判自己——
  我悟出这些日子来我的恐慌了。除了上课,我还丢掉了太多东西了!
  日日纠缠于教材本身,我忘记了读书。
  可我知道,这些“花花花绿绿”背后的危机:活动味儿浓了,课堂气氛热烈了。语文味儿淡了,学生对语言的品味习惯差了。
  突然又想起了《英雄》中关于剑道的名言:第一层境界是剑在手中,剑也在心中。第二层境界是人剑合一。第三层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教学何尝不是如此?
  我才猛然醒悟:我其实不过依旧活跃在教学的第一层次罢了。教法本身的精髓并不在于教学形式!教学的最高层次是人文合一,水乳交融。最好的教法乃是无教法,乃是教者不经意的欣然会意便让学生与文字亲密相拥了。语文教学之妙更多的时候是属于“回眸一笑”与“蓦然回首”的。高明的教师不是演员,甚至也不需当导演。拈花亦能为剑,折草当能作刀。不需“花招”耀眼,只求领悟为桥,自然也不必要求所谓“课堂的风起云涌”来作装饰。如果文本、教师、学生都同时回归最本真的状态而课堂依旧春意盎然,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真正达到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境界了。
  道家说“大音稀声,大道无形”,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越过三十岁的门槛,我在教学后记上庄严地写下了:十年怎可磨一课?我挥一挥手,向纯粹的教学技巧类追求作别。
  不留一片云彩。
  在提到“要想提得起语文教学的重剑,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时,我又明确了:“第一是要有内力——深厚的语文学养。”
  让我们把视界放得更宽一些,哪一位能提起语文重剑的优秀教师没有深厚的内功?哪一位“拈花可为剑,折草能作刀”的名师没经过漫长的修炼?让我们别再那么浮躁,让我们回到本真上来,修炼修炼再修练,积淀积淀再积淀,当我们的内力足够多时,当我们的学养足够丰富时,那时的技巧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了。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