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永远的雷锋 ——纪念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发表50年 作者:翟元斌 时间:2013-03-03 次数:16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人们赞颂雷锋总喜欢用“永远”来表达。百度搜索“永远的雷锋”,找到相关结果5370个,可见“永远”对于雷锋正面热议使用频率和数量之多。在我面前摊开一张发黄的报纸,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即1963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上面登载了一篇名为《伟大的普通一兵》的评论。这是我接触到的文献中,最早出现雷锋“永远”字样的。评论原文这样写道:“——雷锋同志用自己生命的全部历史,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他虽然由于一次不幸事故殉职了,他的生命却在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事业中得到永生。”但是,毕竟那时的学雷锋活动还处在局部地域,未来的走向还是一个有待观察、证实的命题。不过,这个预言或者说期待却千真万确的实现了!随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的发表,代表国家、政党、人民意志的学雷锋活动迅速在全国兴起,此后历经几代领导人推动,“雷锋”真就和“永远”相随相伴。
雷锋做了许多好人好事,这是他被世人所铭记,所效仿传承的原因,但是,形成他性格的时代环境和背后的动因更值得深入挖掘与思考,从中感悟永远的真谛。现代科学揭示,物种的寿命是由基因决定的。同理,观念的东西也具有生命周期,决定其久短的基因密码在于它的本质属性。雷锋永远的根据在于它的基因构成。雷锋精神兼具政治属性、伦理属性和文化属性于一身,所以,才能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震撼力和历史穿透力。
雷锋精神是适应社会历史需要形成和存在的。它集中体现了新社会的先进思想道德,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新的社会制度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必然产生的结果,是社会主义文明的象征和人格体现。正因为如此,当六十年代初雷锋精神一提出来,就被全国人民所接受,并迅速演化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这一片沃土,雷锋精神是很难生根、开花和结果的,只能是“普罗米修斯”式的神话传说。
雷锋精神永恒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相融合的必然表现。雷锋生长在中华这块沃土,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滋润、催生、哺育了雷锋,雷锋精神中所包含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刻苦钻研、助人为乐、忠于职守等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着血脉的联结。
雷锋精神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是由它的本质决定的。聚焦雷锋精神的本质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雷锋精神的价值所在,也是雷锋短暂人生的全部追求。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的示范作用,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整个征程中,都是鼓舞人民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文化传统是一种恒久的力量,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空间的传播性。雷锋精神所蕴含的民族性、人民性借助传统的凝聚力与文化的亲和力拉进了人们与雷锋的距离,人们在与雷锋的心灵触摸和对话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全部价值,人们也在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和追求中把雷锋深深地镌刻在心底。雷锋精神在浓厚的民族优秀文化血脉中,获得了永恒的根据。
雷锋他从未上过战场,却是新中国最著名的士兵。他从未见过领袖,却赢得了共和国几代领导人的高度赞扬。他的身高仅有1米54,但在人们的眼中他的形象却显得那么高大。我以为关键在于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思想境界解决了饿人们急切寻求,亟待回答的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国家的关系及其次序的排列和选择,一句话,就是回答了一个社会赖于维系和凝聚的最本质的问题——核心价值。于是一个小小的火苗成为精神的火炬,燃烧成燎原之火,一位普通人成为全民族的英雄,以至于整个世界为之动容与仰视。
我们无需回避当下社会快速转型大环境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但也不能轻视个体追求偏误形成的若干误区。解决现实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重塑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环境,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利观念,营造“责任同担、利益同享”的和谐共建格局。一部社会发展史回答社会形态中的最基本关系问题,可以简化为对个人与他人、个体与集体关系的选择及排序。从这个角度深入分析,雷锋精神中所包含着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他所体现的真、善、美,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是世界一切向往人类文明人们的共同精神追求。雷锋精神所彰显的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理念,同样是当今世界的普遍价值,在这个意义上,雷锋精神的价值标杆和示范作用具有永恒性。
一个人的灵魂能走多远,雷锋永远有多远?人民是用心来度量的,社会是用动能来称量的,世界是用普世价值来衡量的。
结论:雷锋,永远有多远——永远就是永远,永远就是永恒。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