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文明过节”还有多远
作者:李小霞 时间:2013-02-24 次数:185 语音阅读:
蛇年到来,梗阳大地在平安祥和的气氛中欢度春节,然而,打“炮仗”、剩菜剩饭、压岁钱攀比、趁机涨价等不文明行为在我们身边还时有发生,给文明过节蒙上了阴影。
年味≠鞭炮味
每一年的新春佳节,我们都忘不了那绚烂的烟花和不绝于耳的爆竹声。尤其在几个传统的放鞭炮“点”,如腊月廿三、除夕以及正月初五、十五等,鞭炮声总是响彻云霄,有的还从傍晚响到凌晨。
无论爱不爱放鞭炮,对于响通宵的鞭炮声,绝大多数人还是感到困扰的,至少不能连续做美梦了,这么大的噪声,不被吵醒才怪。但是放鞭炮是我们的传统风俗,过小年、“除夕”、“开门炮”、闹元宵等,都需用鞭炮来表达。似乎鞭炮放得越多,就越吉利、越有好运。鞭炮声和春联、大红灯笼等,成就了我们感官上的“年味儿”。
关于春节该不该放鞭炮的争论,也是由来已久。其实,过年是否该放鞭炮,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争出个子丑寅卯来。对于爱放鞭炮的人来说,“法无禁止即自由”加上“民间风俗”,这两个理由就足以让对方辩友知难而退。所以,放鞭炮不是错。但是,如果考虑一下不太乐观的环境,照顾一下老人、小孩的安眠,要热闹也要健康,适当少放一些鞭炮,这样才更合理吧。
“舌尖浪费”不可取
在“光盘行动”的号召下,今年春节刮起了一股节约之风。但在这个走亲访友,合家团圆的日子,“舌尖上的浪费”依然随处可见。
中国人招待亲友有排场才显得够体面,又讲究“吃剩有余”,因此满桌的杯盘狼藉,剩菜剩饭也就无可避免。“最近天天有饭局,因为每年都是过年才回家一次,很多亲戚朋友那都要去走一走,顿顿都是大鱼大肉,而且很多菜只是夹了几口,真是浪费啊。”在外地工作的小郭的体会很能引起共鸣,记者询问了不少人,大多表示过年吃饭应酬多,浪费更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是对有限资源的珍惜。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着走,才是需要提倡的节约之风。
攀比之风何时了
压岁钱是中国传统民俗,钱不在多,重在情意,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新年美好祝愿。然而随着人们收入的稳步提高,压岁钱也水涨船高,你给我家的孩子300元,我就给你的孩子500元。以前压岁钱是图个吉利,如今却变质成了“面子工程”。有不少工薪阶层的人员表示,年终奖几乎全部花在压岁钱上,回家过个年,一年的辛苦钱就这样送出去了,实在是既心疼又无奈。
这样互相攀比的压岁钱习俗与初衷背道而驰,应该及时予以纠正,可以力所能及地发压岁钱,或者用书籍、文化体育用品来替代压岁钱,不攀比、不铺张,量力而行,这也与当前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精神相符合。
趁机涨价需遏制
春节期间,百姓的消费需求增加,不少商家则趁机涨价大捞一笔。
出租车春节涨价成了“潜规则”。不少群众反映,直至正月初六,大部分出租车、三轮车起步价为10元甚至更多,有的则是原价的三四倍。“平时洗车二三十元,春节涨到50元,比平时贵了好多。至于一些日常生活必须品在节前涨价似乎也是惯例。”家住湖东二街附近的杨女士感慨地说。
春节期间,服务人员减少造成成本上涨,适当提高收费可以理解,但是不少商家却趁机昧着良心赚黑钱,这种行为就要严格遏制。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