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79’,是我这个大棚的编号。‘空气温度 31.3℃’‘光照8538.0Lux’,这是大棚目前的温度和光照强度。”5月21日上午,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千亩城郊现代农业示范区智慧大棚,种植户夏晓飞打开手机上的“方圆村”小程序,给记者看屏幕上显示的各项指标和数据。
43岁的夏晓飞是土生土长的杨房村人,和哥哥一起经营7栋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和芹菜。“这个是‘铁皮’西红柿,个头不是很大,但特别好吃,第一口稍微有点酸,之后越吃越甜。”夏晓飞随手摘下一颗西红柿让记者品尝。他说,大棚的西红柿主要销往太原、大同等地,地头批发价每千克12元,市场零售价每千克20元左右,7栋大棚每年纯收入约35万元。
为啥叫“智慧大棚”?因为棚里配备了智慧监测调控装备,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你看,点这个‘环境监测’,就能看到大棚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土壤的温度湿度,还有氮、磷、钾、二氧化碳、PH、光照、电导率的参数。点这个‘智控设备’,棚顶的卷帘、卷膜能自动放下和卷起,还能开启自动补光、浇水、打药。这里还能看到大棚内的实时实景监控画面。”夏晓飞一一介绍“方圆村”小程序的功能。
杨房村146栋智慧大棚的改造与运营,是山西方圆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实施的最具代表性的项目。该项目通过部署多类型传感器,联动方圆村公司自主研发的大棚智能控制系统与移动端App,实现大棚内部生态环境的远程感知与自动化调节。种植户仅需一部手机,即可实时掌握作物生长全过程数据,并根据系统建议科学决策通风、卷帘、补光、灌溉等关键管理行为,大幅提升作业效率与产品品质。
下一步,方圆村公司将持续加大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战略性投入,实施“万棚计划”,推动智慧农业规模化落地。“我们计划未来3—5年内在山西及周边地区实现1万座大棚的智控系统接入,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平台接口与服务机制,形成规模化赋能体系,推动农业智能化从‘点上试点’迈向‘面上普及’,构建联农带农、协同共赢的智慧农业生态圈。”山西方圆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军说。
“像棚顶那种草帘,以前手动起放一次需要两三个小时。现在手机制动,自动放下和卷起,十几分钟就能起放一次。水肥一体化滴灌一个棚只需一个多小时。”夏晓飞说,这些原来需要在大棚里手动进行的日常管理工作,现在在手机上就能远程操作,既省时又省力。 高桦
杨房村智能大棚效益高
作者: 时间:2025-05-28 次数:171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