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瑞萍
在三晋大地的版图上,潇河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连接太行和吕梁,蜿蜒流淌千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孕育出璀璨的农业文化遗产。从远古时期的传奇故事,到历代王朝的兴衰变迁;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到特色的地域文化,潇河两岸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其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山西综改示范区推进潇河河道治理及绿智城建设的进程中,应被深度挖掘并融入其中。
潇河的历史人文故事,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唐叔虞在此种出嘉禾,开启了这片土地的文明篇章;周成王亲临此地祭祀,完成太原盆地首次封禅,为后世帝王树立了典范。李世民或许忆起少年时在潇河畔品尝小店牺汤的时光,在48 岁生日之际,于发家之地太原盆地进行封禅,留下其唯一的碑刻,彰显此地在帝王心中的特殊地位。不仅如此,武则天、李隆基等帝王也都极为重视太原的发展,使得潇河流域成为政治、文化的重要区域。这些帝王的足迹与活动,赋予了潇河浓厚的皇家文化气息,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
这里不仅有帝王的传奇,更有英雄的悲壮。王禀战死后葬于潇河岸边,其后人中出了国学大师王国维,一段忠烈传承的故事,为潇河增添了一抹悲壮而又崇高的色彩。太原盆地的狐突信仰源自晋文公重耳的姥爷,空王佛信仰则源于李渊、李世民的信任以及李治的多次祭拜,这些民间信仰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当地百姓的精神寄托和价值取向,是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西晋刘琨逆行守晋阳,在洞涡河武观城与刘曜交战;李光弼晋阳之战留下的地道遗址至今仍在集义留存;刘知远大儿子刘承训葬于清徐县小王村,王坊村的白龙古甃更是徐沟八景之一,这些历史事件和遗迹,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潇河两岸跌宕起伏的历史脉络。
潇河的农业文化遗产,更是这片土地的瑰宝。千百年的酿酒酿醋传统,早已融入潇河人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从选粮、发酵到酿造,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祖辈的智慧与匠心,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基因的延续。徐沟豆腐干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醇厚的口感,是当地农耕文明与饮食文化结合的典范。常家庄园昭余湖旁的百棵桑树,见证了晋商时代的繁荣。在晋商的带动下,晋绣技艺不断发展,成为中华刺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晋商也带动了镖局、戏班子、闹票儿等生存方式的兴起,展现了潇河流域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独特的文化生态,尤其太原盆地古戏台,其建筑的传声系统凝聚了工匠的心血,至今很多技艺无法破解,它们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
这些农业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人文价值,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地域文化的根脉,是人们了解过去、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当地居民而言,这些遗产是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源泉;对于游客来说,它们是极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和保护这些遗产,能够提升潇河流域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潇河的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部分传说无物可见史、遗迹年久失修、传统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等。在山西综改示范区推进潇河河道治理及绿智城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文化元素的传承与活化迫在眉睫。一方面,在河道治理中,可以结合历史遗迹和传说,打造具有文化主题的景观带。例如,以王禀、刘琨等英雄人物为主题,建设英雄文化广场;以狐突信仰、空王佛信仰为依托,打造民俗文化园,让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在绿智城的建设中,应充分融入农业文化遗产元素。从建筑风格上,可以借鉴当地的特色,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群;在城市规划中,设立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手工艺展示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将酿酒、酿醋、晋绣等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让文化遗产在创新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对潇河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和研究,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等,对历史遗迹和传统技艺进行保护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潇河文化的魅力。
潇河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三晋大地珍贵的历史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在山西综改示范区推进潇河河道治理及绿智城建设的征程中,唯有将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才能让古老的潇河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实现生态、文化与经济的和谐共生,让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得以延续,让历史的辉煌在现代社会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传承潇河古韵绽放文化新辉
作者: 时间:2025-05-26 次数:102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