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1
我接触过九位、十一位、十三位等不同位数的算盘。虽然它们大小、材质各不一样,但形状都是长方形。这些算盘通常用梨木做框架,圆圆的算珠搭配黄白的竹档,常见的是上两珠(也有一珠的)、下五珠(或四珠),中间由一条横梁隔开,上面一珠代表五,下面一珠代表一。为了更坚固耐用、方便计算,第四位和第十位还会用铁杆代替竹档。
打算盘看似简单,实则是门技术活,需要手脑配合,只有坚持练习,才能打出水平。“快”体现速度,“准”代表效果。古人说“算盘子盘算的”,意思就是打算盘要动脑筋、仔细思考,手指拨珠也得精准到位。打得又快又准的人,会被称为“铁算盘”,这可是需要坚强的毅力和长期刻苦练习才能达到的。
打算盘主要用食指、中指和拇指,手掌得悬空,不然容易带珠。一般人习惯用右手打,也有人用左手打,右手执笔记录;还有极少数高手,能用双手同时打两架算盘,来核对计算结果。
小时候,我常和邻居伙伴张保明(后来成了同学),跑到村里的生产队记工室、会计室,还有供销社分店。这些地方的办公桌上、柜台上,经常放着闲置的算盘,我们总会忍不住拨弄几下。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中学毕业后,被村里推荐去队部当会计助手。那时候,算盘是主要的计算工具,打算盘也是会计的必备技能。我知道这一点,所以刻苦练习,没多久,算盘就成了我工作的得力助手。
在队部,我把小学学的珠算知识用上,学会了加减乘除。每种运算都有对应的口诀。加法分进位和不进位;减法分退位和不退位;乘法有留头乘、破头乘等方法;除法用得少,也更难,我学会了商除法和一位数归除法。归除法里有句话叫“四七归,难日鬼”,一听就知道这除法不好学。不过还有句话“学会四七归,走遍天下不吃亏”,说明学会它用处可大了。我还学会了民间传统算法“蛇脱皮”,不是真的一层层脱,而是找简便方法。比如算3060÷36,就在被除数第二位零那里加上两个36,前一位变成8,下一位减去36,剩下的再慢慢算;算87500÷95,就在被除数第二位7那里加上一个95,前一位进成9,下位减去95,接着算剩下的,大家在实际用的时候,打法也都不太一样。
在村里当会计助手时,年终决算是最忙的时候,要做粮食分配和现金分配两套方案,那时候政策严,一点都不能错。社员们辛苦一年,都盼着分红,一到农闲的冬天,特别是晚上,经常有人来问这问那。记得有一年决算,村里来了个公社下乡干部,也是打算盘的高手。他和老会计、我三个人一起“赶流水”(就是快速打算盘计算),只听见噼里啪啦的算盘声。一组数字算下来,三个人得数一模一样,围观的乡亲们都忍不住叫好。现在想起来,那场面还特别清晰,当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大概1978年,我的老师傅、总会计郭守业调到西谷公社企业工作,之后我就成了村里的总会计。
1985年,我通过考试,成了西谷乡人民政府的财政干部。工作之余,我翻看珠算书籍,又学会了用三句口诀做珠算除法,掌握了小数减大数,还学会了巧用底珠和顶珠。
2021年5月1日,太原古县城对外开放。我去参观“宝源老醋坊”展览馆,一进去就惊呆了!墙壁四周、房顶上、木架上,整整齐齐摆着200多架旧算盘。工作人员告诉我,在孟封镇杨房村的宝源老醋坊厂部,还有上千架算盘,我特别想找机会去看看那壮观的场面。
这么多年和算盘打交道,我还收集了不少有意思的珠算知识和对联,分享给大家。
1.有趣的珠算知识
传统趣味加减法有九盘清、梅花三朵、凤凰单展翅等;传统乘法有旗开得胜、二请诸葛等;除法里有狮子滚绣球,光听名字就觉得有意思。
2.关于算盘的对联
台湾新竹城:世事何须多计较,神仙自有大乘除。
台南城隍庙:几何代数留古今,乘法归除定是非。善恶全是人自作,是非算定法难容。
上海城隍庙仪门:人有千算,天有一算;后殿:天知地知事实你也知,千算万算不如我一算!
武汉江夏区金口镇东岳庙:你的算计非凡,得一步进一步,谁知满盘都是错;我却糊涂不过,有几件记几件,从来结帐总不差。横批:不由人算。
北京朝阳门外东岳庙:乘除分明,毫厘不差。
郑板桥:得大自在,打松算盘。
这些对联都在告诉我们:做人别太斤斤计较、自私自利,更不能损人利己,要淡泊名利,多做好事。不然就算你再会算计,也抵不过天理。善恶终有报,就像算盘一样,算得明明白白。
这么多年,算盘一直陪着我,在工作和生活里帮了我大忙。它就像个公正的裁判,把每个人的品行都算得清清楚楚。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陆和台湾每年都有珠算比赛,可惜因为各种原因,我没能参加,一直觉得挺遗憾。2013年,算盘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算盘可有约3000年历史了,学者李约瑟还把它称为世界第五大发明。听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时,很多计算都是靠算盘完成的。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计算器、电脑这些早就代替了算盘,但偶尔在市面上还能看见它。我到现在还留着两本不同版本的小学珠算课本,书桌上也放着用过的算盘,它还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真希望有关部门能重新挖掘算盘的价值,让它再次焕发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