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1
丁家园印记
傍晚,沿着榆古路而行,过白龙庙500米左右,北侧山坡上,几处院落摇摇欲坠,断壁残垣间,往昔的烟火气依稀可辨。自己揣摩这里应该是仁义村的丁家园,记得数年前曾来过此处。向上而行,巨石凌空,险峻与壮美交织。恰逢路边有位劳作的村民,我忙上前询问:“这是哪个村的遗存?”村民热情地回应:“这儿是丁家园,以前叫桃园只,后来桃树被水冲没了,村里又大多姓丁,就改成丁家园啦。”另外,清徐还有个桃园村,今天才知还有个桃园只。
村民还告诉我,丁家园曾是一个自然村落,隶属于仁义村。由于搬迁,十多年前人去村空,现在已为一片废墟。留下来的两个院落均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中一处是刘姓家族的居所,另一处则是丁姓家族的居所。
我拨开杂草,穿过荆棘,悬崖边的一株老榆树牢牢抓住了我的目光。树身不高,却从石缝中顽强探出,新枝蓬勃,满是生机,仿佛正处于萌芽的瞬间,积蓄着向上的力量。荒草丛里,几抹新绿悄然冒头,那是春天最早的使者。
废墟中,几处院落的轮廓仍在坚守。有两处窑洞主体基本完好,走进窑洞院,杂草丛生,树木肆意生长。窗户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圆形的窗洞,用精美的石头砌成,每一处线条、每一块石料,都凝聚着清徐工匠的匠心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山上劳作的村民说,这些院落至少有上百年历史,岁月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沧桑与悠然交织,让人沉醉。
几个窑洞相互连通,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小门串联起每一处空间,便利居住,与如今的楼房布局、套间概念竟有几分相似。走进东面院子,墙上的小龛映入眼帘,那是村民供奉的地方,承载着百年前人们的信仰与祈愿,虽历经风雨,依旧散发着温暖的力量。
观察西面窑洞院的门窗,横竖栏杆间距狭小,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这样的设计,防盗又防野兽侵袭。在那个野狼出没,甚至有老虎活动记载的年代,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闪耀。
走着走着,前方一棵高大的柏树骤然闯入视野,它隐匿在废墟与坍塌建筑之间,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我满心欢喜,因房屋坍塌,只能攀山绕行。走近后,轻抚树干,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棵柏树根系蜿蜒,从石缝中顽强挺出,侧卧屋前,据我估算,树龄至少百年,或许在一两百年之间。在清徐,能遇见这样古老的侧柏,实属难得,对于我来说,如发现了稀世珍宝。它是绿色的活化石,静静见证着村庄的变迁与发展。
太阳早已西沉,天色渐暗,山上一株柏树上的鸟巢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柔可亲。那是人间之爱的力量,让我们赞美世界之爱,人间之情。我伫立原地,眺望苍茫群山与饱经沧桑的老村,心中满是眷恋,不舍离去。无奈天色已晚,只能带着美好的影像与回忆踏上归途。夜幕降临,那位村民仍在田间辛勤耕耘。当他看到我们要离开时,热情地招呼道:“我们仁义村的葡萄可好吃了!等葡萄成熟时,一定要来尝尝我们村的葡萄。”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淳朴的村民,这或许其中就蕴藏着仁义之道。
探寻坟子峁军事遗址
傍晚时分,从白龙庙登山。尽管天色已晚,但我依然渴望登顶,因为对山的热爱驱使着我,想站在这座山的最高处,尤其是今天,想着登上山巅,探寻坟子峁军事遗址。
我穿过嶙峋之石,踏着丛生杂草,时不时还会遇到齐腰深的荆棘林。然而,因为心中那份热爱,这些于我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看到一块“封山育林”的告示牌,一种情怀油然而生。举目远眺,山峦起伏,植被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攀登途中,不时领略到一山望三湖的壮丽景色,真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一个山头,清泉湖、东湖、清泉西湖尽收眼底,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卷不时在眼前展现。这就是美丽清徐,一座充满魅力的山水之城。继续向上攀登,抵达一处高地后,发现前方仍有更高的山峰,于是再次迈开步伐。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确实永远不能自满。继续向上,来到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凭直觉,这里应该就是这一带的制高点。
山顶上,三座用石块堆砌的石堆引人注目。它们静静矗立,仿佛在默默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我满心好奇,这些石堆究竟有何用途?是蒙古族象征祈福的敖包,还是登山者留下的纪念标记?无论怎样,它们存在于此,便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仔细观察,这里是一处军事遗址,墙基和碎石瓦砾散落其间。西侧的墙基相对完整,其他区域则被荒草和荆棘掩盖。没错,这就是我要找寻的仁义村坟峁军事设施遗址。
据有关资料记载,该遗址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355平方米。东北和西北方向各有一座碉楼,主体建筑由四面石墙与碉楼相连。南部中央设有入口,石墙上还设有射击口,构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防御工事。碉楼直径5米,高0.5至1.1米;入口宽1米,高1.1米;外围石墙厚1.1米,高0.7至1.4米。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守卫太原西南防线的重要据点,扼守着通往古交的咽喉要道。岁月流转,残留的石墙基座和断壁残垣,依然在无声诉说着昔日的烽火硝烟。虽然这处军事遗存属于二战区,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它为抗战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抗战中,第二战区的爱国官兵们怀着满腔热血,以英勇无畏的精神,为保卫祖国、抗击日寇作出了贡献,成为全民族抗战历史中重要的一笔。
夕阳西沉,天边的晚霞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将群山染得通红,将军事遗址也染成了红色。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峦在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巍峨壮观,令人心绪波澜。我们今天的美好日子得来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爱国主义,是我们心中永恒不变的情怀和主旋律,让我们永怀爱国之情,不懈奋进。历史是人民写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历史,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开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