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1
2017年春天,我和爱人骑车到杜里坪村寻访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时,站在村头向南望去,见远处山头有一座尖塔耸立其上。问村民后得知,那是清徐境内马鸣山上的清太徐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我心中就默定:找时间一定去看看。
这天周末,儿子与女儿凌晨就从太原开车回来,要拉上我俩去爬山锻炼身体,问我去哪里?我忽然想起、马上决定,去清徐白石沟的马鸣山。
驱车经晋祠、姚村、固驿,驶进清徐白石沟,到碾底村后拐向北面的爬坡山路,顺山势转了几个弯,就见到一座石雕中式古式排楼,门楣上书写“龙林山风景名胜区”。啊,到了,这龙林山又叫马鸣山(也写作马明山、马名山),传说汉文帝曾牧马于此山,并留有马蹄印,故名马鸣山。
进山门后见有“景区景点分布图”,一看才知,这马鸣山里不仅有纪念碑,还有千年古寺及亭、塔,尤其还有县份少有的动物园……
马鸣山上茂密的松柏树青翠欲滴,举头张望:纪念碑耸立山头,古寺静卧山怀,塔、亭分布山岭,动物园就在路边,我们就依次先去游访。
真没想到,一个县的大山里还会有动物园。一进园门右边,有个如同太原森林公园内的百鸟园一样的瞒天网圆形大棚,内虽没有什么珍奇飞鸟,但有野鸡、孔雀及褐马鸡等,并追着我们转圈奔走。再往里还有猴子、野猪、火鸡、山羊、毛驴……虽然不能与太原动物园比,但身处普通县份大山里,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出动物园,经新塑的高大毛主席汉白玉立像,就到梵宇寺新建的青石雕刻的山门了。顺新修的水泥路前行,溪水、清潭、小桥伴随着我们来到寺前。庙门前有两株粗壮的千年老槐树分列左右,我们进庙院一看,庙虽不大,但殿却不少:中间为大雄宝殿,两侧配殿为普贤、文殊殿;院内左边是观音殿,右边是地藏殿,大门两侧哼哈二将、鼓楼钟楼应有尽有。再看碑文得知:梵宇寺始建于唐贞元十三年(797年),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了。真是深山藏古寺啊。
我们出寺院经龙池洞,上到马跑泉及饮马池,又来到一山巅之上的文珠石塔。此塔为唐代原物,塔身平面方形,分上下两层亭阁式,顶置仰莲宝珠塔刹。寺旁还有一金代风格的蒙古包式的石彻无梁殿——石佛殿,又叫资公塔。
寺南边还有僧人灵塔十余座,形制多样且雕刻精致。
最后我们攀登上马鸣山顶峰,还未瞻仰清太徐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及碑文等,就被山顶下的景观吸引住了:此时,马鸣山主峰之下,白茫茫一片云海,云雾顺着山沟正汹涌升腾,倾刻漫上山头,又绕山头环流。一会儿,太阳从东边山头露出了大大的、红红的笑脸,五彩朝霞映照在棉花堆似的云海上,云雾不断翻腾,真是瞬息万变,气象万千,美得难以言表。我们赶快用手机拍照又录像,留下这可遇而不可求的云海奇观。
一会儿,太阳升高了,云雾消散了,云海奇观不见了。我们这才观赏山头的纪念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像一柄利剑插向天空,碑高19.45米,意为庆祝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碑身为三锥体,意为清源、太原、徐沟三县合一,同心抗日。碑座为四方形,周围为抗战浮雕,反映三县军民团结一致、英勇抗日的战斗事迹。清徐白石沟内的碾底村,在抗战时为清太徐抗日指挥部驻地。在庆祝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立纪念碑于碾底村北的马鸣山顶峰,现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红色旅游景点。
我们从山顶顺山脊而下,又观览了八仙亭、卧虎亭、云涛亭、富国亭及迎台园等景点。我深切感到,马鸣山位于闻名省内外的葡萄沟(清徐白石沟)内,松柏茂密、环境优美,景点多元化,此处必将成为清徐、太原及山西的一处著名旅游风景区。
返程中,我们看到马鸣山上、碾底村周围、整条白石沟内葡萄遍布,果实累累,丰收在望。同时我也感到,这次出行收获累累,真是不虚此行。
这正是:
白石沟内马鸣山,松柏茂密景点旺。
千年古刹抱怀中,抗战雄碑立山岗。
文殊塔临石佛殿,褐马鸡养动物园。
醋都葡乡多胜迹,幸遇云海大奇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