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童年社火 作者: 时间:2025-02-10 次数:12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王苗苗
   在我的记忆里,架火燃放是孩提时每年元宵节社火活动的重头戏。水屯营村闹红火由来已久,每逢元宵节,都会燃放架火,以庆祝太平盛世,祈愿来年风调雨顺。
   架火的基本构架是以农村常见的铁梯为基础,每层都用不同造型的彩纸、彩炮、彩灯、彩旗装饰而成,形似宝塔。成型后,塔顶旌旗飘扬;塔身花炮成串;塔底,人物山水和牌坊亭台相对衬,似一座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架火第一层以炮开架,名为《就地一声雷》,第二层《开山炮》,三层《炮打灯》……末层叫《上天灯》。
   架火迎鼓则是围绕架火燃放而派生出来的一种民间舞蹈表演形式,由锣鼓队和抬鼓队组成。在锣鼓队的伴奏下四名青年男子抬一面大鼓(鼓面绘有亭台楼阁、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等图案),走三步退两步结队而舞。元宵夜由第一社起鼓相迎,其余社逐步加入,数十社鼓队、灯队形成庞大的迎鼓队伍,随着架火的依次而放,在全村移动,相迎相接,狂欢之夜,人声鼎沸。水屯营的架火迎鼓集民间音乐、舞蹈、美术、手工技艺于一体,表达了人们期盼美好生活,迎接新年祝福的愿望。
   鼓是整盘社鼓的灵魂,鼓手手起槌落,那鼓点像疾风暴雨,扣人心弦,随着咚,咚,咚咚的鼓声响起,锣和镲踏着鼓点配合打起来。一会儿,鼓声舒缓绵长,锣和镲声就低沉绵延;一会儿,鼓声急促激昂,锣和镲声也就响亮铿锵。观众越来越多,迎鼓手们越打越兴奋,打镲的人们动作标准,他们右手上扬,镲向下急速而下,左手向右上划过一个弧,手中的镲巧妙地击打在一起;他们时而挺直身子,时而下蹲,不停地变换姿势……又过了一会,鼓声渐渐小了,锣和镲的声音也变低了,架火迎鼓落下帷幕。
   每到元宵节,我们队便会在架火前用一块一块煤糕垒成一个塔状,下宽上窄,名曰塔塔火。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等到架火迎鼓仪式结束,塔塔火便上场了,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据说用塔塔火烤上馒头吃,一年都不会肚子疼。为了调动节日的气氛,会有专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塔塔火上浇一点汽油,那样会越烧越旺,也为图个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村里分为七个队,我们家属于三队,每个队都会搭一个架火,搭架火的钱是每个队自己出钱凑的,十块二十不嫌少,一千两千不嫌多,都是自己的一份心意,图一个彩头,架火由出钱最多的人点燃。在塔塔火表演结束后,压轴的架火终于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最先出场的是“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架在小巷子中间,两边分别在固定在村民的房顶上,负责人把火点燃时,烟花便像金色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好像是从百丈悬崖上咆哮而来,拍水击石,声音震耳欲聋;时而又好似一条小溪,潺潺而流,和顺平缓,令人身临其境,仿佛它不是烟花,而是一条真正的瀑布。架火在“高山流水”中拉开帷幕……
   突然,“嗖”的一声,一道亮光冲向夜空,紧接着“砰”的一声炸开来,烟花像一朵朵盛开的巨大菊花,层层舒展,璀璨耀眼,傲立在夜空舒展身姿,红的、绿的、黄的、紫的光芒交织在一起,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烟花一朵接一朵地绽放,有的像流星划过天际,拖着长长的尾巴;有的像金色的垂柳,丝丝缕缕垂落下来;有的像银色的蒲公英,随风飘散;有的像孔雀开屏,点燃时烟花四起,宛如一只张开五颜六色翅膀求偶的孔雀……我抬头望着绚丽多彩的夜空,那些烟花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小精灵,在夜空中翩翩起舞。围观的人们时不时地发出阵阵惊叹:“哇,好漂亮!”这一刻,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欢声笑语回荡在街道的每一个角落。
   每逢燃放时,四村八乡赶来看架火的人们就会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街道周围人家的房顶上、院墙上,到处站满了人。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节的夜晚,处处张灯结彩,而烟花,就是这场盛会里最闪耀的主角。我和妹妹弟弟由二叔带着,从一队的架火一直跟着,直到全村的架火全部放完,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烟花,以短暂的生命演绎无尽的精彩。它用刹那的绚烂让我们领略美之极致,用唤起的情思让我们感受人间至情,用消逝后的落寞让我们思索生命的真谛。我们就如同天空上的烟花,唯有活在当下,把握现在,才能绽放出人生的光彩。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为了环保和安全,包括清徐在内的很多地市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我的内心依然会被当年的那些架火深深触动。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