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1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每至岁末,新年的钟声尚未敲响,记忆里清徐老家那浓郁的年味儿,便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曾经,我是年味的懵懂感受者,在长辈们有条不紊的操持中,尽情沉浸在新春的喜乐氛围里。如今,岁月流转,我已长大成人,接过了传承年味的接力棒,努力在一粥一饭、一举一动间,让那份熟悉的年味儿延续下去。
小时候,过年是一年中最盛大的期盼。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家中长辈们便如同被按下了忙碌的开关。蒸花馍、炸烧肉、做丸子……有一样美食很是特别,那便是馂儿肉,也就是猪皮冻。在过去,冬天的清徐寒冷而漫长,没有冰箱的年代,馂儿肉这种易于保存的美食,便成了家家户户过年餐桌上的常客。猪皮价格亲民,又有着似肉的口感,深受大家喜爱。
如今,我也学着长辈们的样子,在过年时操持起家中大小事务。这两年,我潜心钻研馂儿肉的做法,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得心应手,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做馂儿肉,其实并不难,主要是细心加耐心。首先,选上好的猪皮,切成大块儿,煮二十分钟,取出来,趁热刮油、用镊子拔掉残余的毛,切成细条,用小苏打和盐使劲搓洗几次,直至洗后的水质洁净。然后加入盐、五香粉调味儿,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还学着别人加入一些去骨猪蹄、瘦肉,让馂儿肉的口感更加醇厚、丰富。最后加入清水,肉皮与水的比例为1:3,小火焖煮超过一小时,在汤里加入蛋花、菠菜,增添色彩与营养,搅拌均匀后,倒入盆里,放至阴凉处晾凉。
在制作馂儿肉的过程中,我总会想起小时候,跟着外婆在厨房忙碌的场景。外婆站在灶台前,熟练地处理着猪皮,我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时不时伸出小手想要帮忙,却总是越帮越忙。外婆明明斥声责备着,脸上却没一丝怒意。于是我这个“肉尾巴”继续乐此不疲地跟在她身后转圈儿。如今,我站在同样的位置,做着同样的美食,仿佛外婆从未离开,那些温暖的过往,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当馂儿肉冷却成型后,便到了美味品尝时刻。我搬出老式的石臼,将一颗颗饱满的蒜瓣放入其中,用力砸捣。随着石臼的一起一落,蒜香渐渐弥漫开来。砸好的蒜泥,倒入我们清徐引以为傲的老陈醋,再淋上少许香油,那独特的香气瞬间在空气中散开。将调好的料汁,均匀地浇在切成小方块或厚片儿的馂儿肉上,晶莹剔透的馂儿肉,瞬间被赋予了灵魂。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酸辣爽口,Q弹嫩滑,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现在,过年时一大家子相聚一堂,围坐在餐桌前,品尝着我制作的馂儿肉,赞不绝口。孩子们像小时候的我一样,对这道美食充满好奇与喜爱。看着他们满足的笑容,我深知,我不仅传承了一道美食,更是传承了一份年味,一种文化。
从感受年味到制造年味,这中间承载的是岁月的沉淀与责任的担当。在清徐这片土地上,年味儿从未淡去,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不断丰富、延续。而我,愿做这传承链条上的坚实一环,让清徐的年味儿,在时光的长河中,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