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见闻:数字浪潮下的老人身影 作者: 时间:2025-01-03 次数:7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牛丽荣
   寒冬的清晨,凛冽的风肆意穿梭,早市相较往日少了几分热闹喧嚣。摊位稀稀拉拉的错位分布着,大多是些附近的小贩在坚守着这个小生意,其中一位老人格外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看上去七十多岁,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古铜色的皮肤诉说着他一生的辛勤劳作。他的双手粗糙且布满老茧,那是长期与土地打交道留下的印记。身形瘦瘦小小的,那模样像极了我早已故去的姥爷,让人忍不住心生亲近与怜悯。老人面前摆放着的白菜数量并不多,有的叶片已经有点蔫巴了,但那质朴的菜色一看便知是自家田地里悉心栽种出来的,或许只是因为收获后吃不完,才想着拿出来换点儿生活费。我走上前去挑选白菜,老人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紧张与期待。选好后,我像往常一样准备扫码付款,老人却略带犹豫和局促地开口了:“姑娘,能不能给现金呢?这二维码是我儿子的,钱到了他那儿,我之后也不好问他要。我想自己攒点儿现金,以后有个用钱的地方,自己能掏腰包,也体面一点。”我赶忙在钱包里翻找现金,可惜身上所带不多,勉强凑够了菜钱递给老人。老人接过钱,小心翼翼地数了数,然后放入一个破旧却干净的布钱包中,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看着他的笑容,我心中却五味杂陈。
   离开老人的摊位后,我开始留意早市上的其他老年摊主,发现像这样情况的并非个例。有的老人虽然也摆放着二维码,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迷茫和无助,当顾客提出扫码付款时,他们的操作显得生疏而笨拙。这一幕幕场景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不能忽视老年群体在数字时代所面临的困境。
   在这个电子支付已经高度普及的时代,从大型商场到街边小店,从早餐摊到夜市,几乎所有的交易场所都被二维码所覆盖。我们早已习惯了不带现金出门,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完成购物、吃饭、打车等各种消费行为。然而,对于像这位卖菜老人一样的老年群体来说,数字支付却像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时代以汹涌之势席卷而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支付的便捷性不言而喻,它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找零的麻烦,也降低了现金携带和管理的风险。但在这看似美好的变革背后,却隐藏着老年群体被时代边缘化的无奈。
   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和电子支付并非易事。他们的视力和听力逐渐衰退,记忆力也不如从前,面对智能手机复杂的操作界面和繁多的功能,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而且,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不安全性也让他们心生恐惧,担心自己的钱财会在不经意间被骗走。此外,一些老年人可能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靠微薄的养老金或者摆摊卖菜等方式维持生计,每一笔收入对他们来说都至关重要。他们渴望能够自主掌控自己的钱财,有一份经济上的独立和尊严,而电子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这种掌控感。
   相较于城市老人,我们身边的这些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问题。他们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接触新事物的机会更少,许多人甚至从未使用过智能手机。在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务工,留守老人不仅要独自承担起繁重的农活,还要照顾年幼的孙辈。他们在身体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数字时代的到来,无疑又给他们增添了新的困扰。一些留守老人为了与远在城市的子女联系,不得不努力学习使用简单的通讯工具,但复杂的数字支付和智能设备操作,对他们来说依然是难以企及的高度。
   作为年轻人,我们享受着数字时代带来的种种便利,也应当肩负起一份责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妨在今后出门时随身准备一些零钱。当我们在路边摊购买小吃、在早市晚市上买菜时,如果遇到像这位卖菜老人一样更习惯现金交易的老年人,主动递上现金,给予他们方便。这不仅仅是几块钱的问题,而是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依然保持一份经济上的自主和生活的尊严。
   当然,仅仅依靠年轻人的个体行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呼吁整个社会关注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面临的难题,并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老年数字教育的投入,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以及农村的村委会、文化礼堂等场所开设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数字技术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应该根据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简单易懂、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从最基础的智能手机操作,如开机、解锁、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到常用软件的使用,如微信视频通话、电子支付软件的绑定和支付等,再到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等知识的普及,让老年人能够系统地学习数字技术,增强他们在数字时代的生活能力和安全感。
   家庭作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支持,子女们更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对于老人,子女们要多一些耐心和时间,陪伴父母学习数字技术,就像他们曾经手把手教我们走路、吃饭、读书、写字一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教会父母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拍照、录像,如何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视频通话,如何在网上购物、缴纳水电费等,让他们感受到数字技术为生活带来的乐趣和便利。而对于农村留守老人,子女们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对父母的关心和教导。可以定期通过电话或视频,了解父母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在数字技术使用方面的问题,并尽力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要关注父母的心理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时,不会感到孤单和无助。
   早市上的这一幕,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字时代的发展不应以牺牲老年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关爱老年人,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让他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依然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美好,重拾自信与尊严。因为他们不仅是我们的长辈,更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和贡献者,他们的幸福与安宁,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当我们再次走进早市,希望看到的是每一位老人都能自信地迎接数字时代的挑战,无论是熟练地使用电子支付,还是坦然地接受现金交易,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而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和付出,让关爱老年人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让数字时代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让农村留守老人也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稳与幸福。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