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是拂晓的晓 作者: 时间:2024-12-27 次数:534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图片1

  牛宝生
   那日,风和日丽,几位墨友相聚于中隐山怀抱的清泉山庄,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笔会。午餐过后,他们铺展开宣纸,挥毫泼墨,即兴创作,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之中。书画的主题围绕着山庄特色、“中隐环青”以及相邻的清泉寺景致,展开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古人云:“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描述的是一种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雅致生活。而在美酒微醺的状态下,运笔更是得心应手。就在此时,牛晓峰挥洒自如,完成了两幅作品。
   凤岗晴霭 34cm×136cm
         “凤岗晴霭”以行书呈现,笔法平稳而浑实,笔力饱满,仪态娴雅;而隶书“角楼挂月”则徐疾有度,其中“角楼”二字体势稳峻,笔势雄健,“挂”字枯润相间,韵味十足,“月”字虚实相生,仿佛真的有一轮明月悬挂在角楼之上。牛晓峰竟然运用了两种笔体,令人眼前一亮,为之惊艳。
   角楼挂月 34cm×136cm
         记忆中,牛晓峰擅长草书,几次下乡书写,皆见他挥洒草书的英姿。随之,初次与他相遇的场景,如今仍历历在目。
   几年前,他着手筹办东湖书画院,与我们详谈办理程序等事宜。同姓的我俩,一家人呀,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热情地问起他的大名,他答:“晓是拂晓的晓。”我心中默念:“晓是拂晓的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愉快的交谈,使得气氛活跃又畅所欲言。从“晓”字中,不仅体会到了早起的重要性,更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主动、把握机遇的生活态度和进取精神。
   随着交往的深入,从相识到熟络,对他的了解也越来越立体丰满。牛晓峰,这个名字,以及他的作品,都深深地印在心中。
   他,清徐迎宪人,1956年出生在一个小有名气的文化之家。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中,他自幼便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1976年,他怀着满腔热血参军,成为了北京军区守备第一师的一名军人,在这个钢铁般的集体中磨砺成长。凭借出色的表现,他连续三年被师党委评为先进典型,197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又被选为师第三届党代会的党代表,荣立三等功三次,多次获得嘉奖。在紧张繁重的军旅生涯中,他对书法的热爱从未减退,闲暇之余,仍笔耕不辍,潜心研习。
   1981年,他光荣退伍,回到地方,历任清徐塑料厂办公室主任、县二轻工业局日用品公司经理等职。“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工作之余,他依然坚持书法练习,这份执着和热爱,伴随他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退休之后,他注重把握各种书体的用途、特征和规律,如隶书欲精而密,篆书尚婉而通,草书贵在流畅等,楷行隶篆草五体兼修。其中,他尤爱隶书与草书。隶书在他的笔下庄重而有力,而草书则如铁画银钩,笔力遒劲,展现出他的艺术追求。
   而我更欣赏他的草书。草书虽然看上去连绵不绝且潇洒随性,可它自有一套法则。如果你认为草书只是甩开膀子画圈圈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具体到一个字中,一个笔划放错位置,写出来都有可能是错别字。流畅潇洒之中还要合乎规矩,这是草书的难点,同样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手写我心,笔抒我情。就像学开车一样,人车合一。书法亦须人与字一体,书与意一态。草书更趋向于自我表达,要有自己。
   牛晓峰草书特点是:笔迹细劲,增加了变化之妙;墨法上多用渴笔,墨枯处字体显得苍劲,更能呈现墨色的层次;留心字势、笔势以及章法布局,笔划弹性坚韧,注重节奏感和流动性;注重神采,发掘书写的写意性。如他创作的宋人黄庚《雪》的作品——为了方便赏析,不妨将原诗录出: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水泉煮石茶。
   宋人黄庚《雪》 138cm×69cm
         先看整幅,令人想到李白“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的诗句。起始时“片片随风”宛若下雪前飘落的霰雪,从“整复斜”始便洋洋洒洒开来。“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笔势开阔,“远岸未春”处,尤其“岸”字偏向左的一竖,仿佛朔风怒号,耳边会回响《一剪梅》“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的旋律。
   甲辰秋末,让人专门把他新出的《牛晓峰书法集》赠送与我,并提前电话告知。咱清徐出书的人不少,但个人出书法专辑者不多,真为他感到高兴。
   翻阅欣赏,又使人惊艳刮目了。惊艳的是真草隶篆他都涉猎;刮目的是还旁通篆刻这一既需功夫,又考验眼力和手的灵巧度的专门技艺。草书是草书符号与原始笔划的圆融,而篆书本身也须背诵和默写能力,就像电脑输入五笔字,必须熟练字根一样。而篆刻又将字反过来刻雕。好家伙,这篆刻自有妙处,非精修至行者不能为。不知他什么时候掌握了这门技艺。
   篆刻作品 137cm×34cm
         怎么忘了,他说过的,晓是拂晓的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他舍得吃别人不愿吃的苦,起别人不想起的早。
   部队是所大学校,在部队的熔炉里,锻炼了他的坚韧性和协调力,地方工作后,又练就了他的组织能力和办事能力。在他的带领推动下,东湖书画院入企业、进学校、下乡村。近年来,东湖书画院又作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创研基地,活动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眼下,乙巳春节愈来愈近了。乙巳蛇年,承载着非凡的意义,它见证了中国春节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辉煌时刻,成为首个沐浴在全球文化庆祝氛围中的大年。因而,春节的喜庆氛围愈发浓厚,红彤彤的春联,无不彰显着这个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东湖创研基地执行主任、东湖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的牛晓峰,正忙碌于筹划书写春联的活动。他深知“早筹办、早安排、早落实”的重要性,正如古语所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盼望着期待着呢!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