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1
我这一生有许多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已经改变,唯有这乐山乐水、爱看书的癖好,始终没有改变。这不,附近的旅行社又组织我们赴河北、内蒙古6日游,我必须提前做好功课,使旅行中收获多多,写好游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观完乌兰布统的景点后,我们一行29人,在导游的带领下,乘车前往内蒙古多伦县。路上在塞北草原酒店吃过午饭,直奔多伦湖。
多伦县隶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与河北省围场县接壤,南与河北省丰宁、沽源二县交界,西与正蓝旗为邻,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毗连。全县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1.2万人。多伦县原属察哈尔省,1958年10月,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史称“多伦诺尔”是蒙古语(汉语七个湖),既是旅蒙商贾聚集的“漠南商埠”,又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它是内蒙古到北京直线距离最近的旗县,并有“北京后花园”之称,多伦每少一片沙地,北京就会多一片蓝天。因多伦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201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和锡林郭勒盟政府批准建设中心城市。
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在乌兰布统地区击败叛军噶(gá)尔丹后,翌年抵达多伦县,在那里朝见了内外蒙古的48家王爷和部落首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多伦会盟”。多伦会盟后,清政府对多伦旅蒙商人十分重视,并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在随后不到60年的时间里,多伦发展成了一座典型的贸易都会和北方商品的集散地,有商号4000家。在当时,有所谓的十大粮商、八大银号、五大烧锅、两大当铺之说。
下午3点,大巴车载我们来到多伦湖北面入口处的游客服务中心。门票40元,60—64岁的半票,65岁以上免门票。此时已进入旅游淡季,允许自驾车、大巴车进入。景区停车场有10余辆观光车,没带车的游客可乘观光车游览,需另外付费。看了多伦湖的导游图,了解了多伦湖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湖泊,景区建有环湖公路40公里,各个景点环湖边而建。自驾车从北门游客服务中心进入,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环湖游览。我们选择了从西面逆时针游览。
现在的多伦湖,正处于向“最美秋景”过度的季节。远方的山峦连绵起伏,若青若黛;环湖的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湖边湿地水草绵延,葳蕤繁茂;湖面天光云影,水天一色;湖中水鸟翔集,万类竞秀。环湖公路宽阔平坦,干净整洁,路上只有我们一辆大巴车,还有几辆小车。行驶在秋日的暖阳中,欣赏着如画的美景,沐浴着清爽的秋风,使人感觉心旷神怡!
只有几公里的路程,很快我们便来到第一个景点——花海。多伦湖畔的花海,面积很大,种植了大片的多种花卉。有红色的虞美人、格桑花;紫色的马鞭草、薰衣草;黄色的万寿菊、百日菊;橙色的金莲花……多伦湖秋季浩瀚的花海,鲜花绽放,百花争艳,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景区内还设置了风车、拱门、雕塑、亭台等拍照道具,成为一道诱人的风景,引得各地游客徜徉在花海中,相机、手机不停地拍照留念,领略多彩风光。
多伦湖位于多伦县滦源镇境内,距县城16公里。景区处于高山、沙地、草原之中,两岸多是低缓的丘陵、沙地、草甸。它的前身是锡林郭勒草原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西山湾水库。工程始建于1997年1月,1999年9月大坝合龙蓄水。水库南北长13公里,水域面积13.5平方公里,库容1.1亿立方米。多伦湖景区主体由七个相连的湖泊组成,形成两个湖心、三个半岛、一个沙半岛。这里也是滦河的源头,“引滦入津”工程即源于此。湖区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四季变化分明。多伦湖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第2个观景点是钓鱼岛观景台。钓鱼岛是多伦湖水域最窄,且拐弯处。此处避风,水深浅正合适,有大量的鱼在此停留,有人正在钓鱼。站在观景平台上,可观水观鱼。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成群结队的飞鸟,在空中飞翔。有时盘旋到水面上,低头寻找食物,找到后扇动翅膀,很快飞得无影无踪。湖岸边绿树葱茏,簇拥成团;树下碧草如茵,鲜花盛开。水上乐园是景区戏水游乐的区域,因为半下午了,游人稀少,游船和各种水上游乐设施,都安静地停泊在码头。
一路经过绮望廊、起云台,来到景区南门大坝上。因本团有一人下午身体不舒服,在北门等。大巴车又转到多伦湖东边的公路上,向北行驶。路过牦牛湖码头,这里有百年光影电影机、流金岁月收音机展馆。馆藏着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各种电影放映机、电影拷贝,以及大量的收音机、录音机。因快到下班时间,不能进去参观了。此时,太阳已经西下,落日的余晖斜照在波平水静的湖面上,泛起片片红光。大巴车绕多伦湖一大圈,在北入口处接上掉队的人员,驶向多伦县城住宿。
安排好住宿后,晚饭自行解决。我与老伴一起走,边游览多伦县城边找饭店吃饭。据了解,从清乾隆后期一直到清末,山西商人一直是多伦商业城最主要的经营队伍。他们靠着诚实和勤奋,用牛车或骆驼将内地的布匹、瓷器、茶叶、铁器等,运到蒙古草原的各个部落;再将草原上的羊毛和皮货等运回山西,然后转销到关内各省,并在多伦经营当铺、商店、粮店等。据资料显示,多伦城商业鼎盛时期,注册的商号达4000余家,其中山西商人的商号占总数的1/4,但其所拥有的资产却占到一半以上,晋商是当时多伦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至今,多伦的店铺内,大都供奉着关公像。我们走在大街上,耳边不时传来悦耳的山西梆子《打金枝》。当地人说,受晋商的影响,多伦人特别爱听山西梆子。尤其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每天晚上品一壶好茶,听一曲山西梆子,是他们一天中最大的享受。
为了看一眼多伦县的山西会馆(行程中没有此景点),第2天早上,我与老伴早早起床后,步行前往会馆。好在县城不大,多伦人很热心,很快便找到了。因时间太早,大门紧锁,我俩在外面看了看,回家后又查了有关资料。山西会馆位于多伦县城西南,是乾隆十年(1745年)由实力雄厚的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的。它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山西会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会馆临街,座北朝南,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四进院落组成。会馆门前的大牌楼高达数丈,东西两侧各有小牌楼一座,雕梁画栋,颇为壮观。会馆是当时在多伦经商的山西商人结社、集会、议事和艺人娱乐的重要场所。1933年,爱国将领、共产党员吉鸿昌将军率领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击败了占领多伦的日军,收复了多伦,并使之成为了“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抗击日寇收复的第一城。之后,吉鸿昌将军在山西会馆的戏楼召开大会,号召人们团结抗日。为了缅怀吉鸿昌将军,多伦县政府于1996年在山西会馆内,竖立起吉鸿昌将军全身汉白玉雕像。如今,这雕像正在和古老的山西会馆一同,见证和述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