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那些事儿 作者: 时间:2024-12-20 次数: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段保明
  “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那轻快的节奏,伴随着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们跳跃的身影,回荡在童年的记忆里。那时的我们,虽然物质匮乏,生活清贫,但那份纯真与欢乐,却如同那跳跃的皮筋,永远充满活力。“丢手绢,丢手绢,悄悄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不要告诉他,快点儿快点儿抓住他……”每当这首儿歌响起,一群孩子便围坐在一起,开始玩起这个简单而又充满乐趣的游戏。那时的我们,没有电子游戏,没有智能手机,但我们的快乐却如此真实,如此纯粹。一根细绳,在我们手中变幻出方形、菱形,我们张合着手,仿佛掌握着小小的魔法,快乐无比。一张纸,叠了又折,里面分别写着东西、南北,白天、黑夜,我们猜字玩乐,猜对了便鼓掌欢笑,猜错了便自罚唱歌,那歌声,是童年的旋律,是青春的赞歌。
   然而,孩子们的好奇心总是难以满足的。当我们玩腻了这些简单的游戏,便开始向往着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百货大楼门口的小人书摊,成了我们心中的圣地。那里,有我们梦寐以求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草原烽火》《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小人书。每当得到一分钱,我们便如获至宝,飞奔至百货大楼,挑选心仪已久的小人书。那时的我们,为了看一本小人书,不惜向妈妈撒娇,甚至勤快地做家务来换取硬币。坐在长条凳上,或干脆蹲在地上,我们顶着西北风,吸溜着鼻涕,全神贯注地一页页翻阅。遇到生僻字,有的括号里有拼音,没有的便看着图画自己想象。那时的我们,虽然生活艰辛,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探索,却如此强烈。
   然而,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让小人书摊一夜之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自发换纪念章的风潮。那时的我们,手中拿着泡沫海绵,上面别着毛主席像章,互相欣赏、交换。那些大户人家,手中甚至拿着几块海绵,上面别着上百枚不同形状的徽章,像今天的暴发户一样炫耀。而我们这些孩子,只能仰望羡慕。那时的我们,虽然年幼无知,但那份对伟大领袖的忠诚和爱戴,却如此真挚,如此坚定。
   那个特殊年代,催生了人们的信仰灵魂,滋长了对伟大领袖的无限忠诚和爱戴。直至今日,那枚《毛主席去安源》的长方形徽章,仍让我心潮澎湃。每当看到它,我便想起那段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岁月,想起那些陪伴我度过童年的小伙伴们,想起那些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日日夜夜。
   如今,岁月如梭,光阴荏苒。那些童年的记忆,已经渐行渐远。但在我心中,那段悠悠岁月,那些事儿,却永远铭刻在心。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我便感到无比温暖和幸福。
   在榆次,我有一个好友老杨。他是一个有心人,几十年来积攒了上万枚毛主席徽章和大量毛主席雕像、塑像,以及那个年代的许多物件。他在国道上建起了毛主席纪念章展厅,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那段历史,感受那份信仰。每当好天气时,瞻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老杨这个寻常人,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他用自己的行动,传承了那段历史,弘扬了那份信仰。
   悠悠岁月,那些事儿,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那份纯真与欢乐,那份对知识的渴望,那份对伟大领袖的忠诚和爱戴,却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珍惜那段岁月,珍惜那份记忆,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