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林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古城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个园是扬州的一张名片,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个园是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它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全园分为3部分,南部住宅区,中部四季假山园林区,北部品种竹观赏区,共占地24000平方米。扬州市古城街道较窄,大巴车载我们一行52人只能到停车场。步行一段路,来到个园北门,只见大门柱子上有一幅楹联:“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直接点出了个园的特色,即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和遍植个园的各种竹子。据说,主人黄至筠喜爱竹子,取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诗意,在园中修竹万竿。因“个”乃“竹”字的一半,且形状如竹叶,故取名“个园”。
游个园,首先要观竹,竹是个园的灵魂。园内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进入北门,茂密的修竹扑面而来。前一晚,扬州下了场雨,走进竹林间,空气清新,翠竹春晓,一片葱绿,生机勃勃。但见各色竹子,高者直插云霄,矮者簇拥成群,大者粗如手臂,小者细似指尖。在春风暖日里,竹影斑驳,摇曳多姿。这里设土山竹林,品种观赏,映碧水榭,竹西佳处等区域。我们行至不远处,有一四角亭子名叫“竹里”,上书“为重凌霜节,能虚万物心”,意颂竹子的重节气,又有虚心的品格。沿着竹林小道前行,转眼看到一个小巧玲珑的“映碧水榭”仿古建筑。它半面临池,朝南的门柱上书楹联:“暗水流花径,清风满竹林”,水榭屋内画栋雕梁,四壁花窗。倘若邀三五好友,来此处品茶赏竹,定是绝佳之处,好不惬意!
离映碧水榭不远处,有一座风格类似的“竹语”展示馆,门口立柱上便挂着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手书楹联:“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别有一番竹趣。“竹”历来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是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比如张九龄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些文人能从听竹声,联想到倾听百姓疾苦,再告诫各级官员,要关心老百姓的“一枝一叶”,这涉及到社稷民生。我不禁赞叹,爱竹与爱民在这里得到升华与统一,从此爱竹人眼里的竹子,有了另一层新意!
从这里再往南行,便进入了个园的中部,来到七楹长楼粉墙黛瓦的抱山楼。该楼前跨夏秋两山之间,楼中间悬一大匾,上书“壶天自春”4个大字。楼上两端各有蹬道蜿蜒,如伸出的双臂,东拥秋山,西挽夏山,故名抱山楼。一眼望去,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起伏,宛如一幅江南山水画!中部景区以叠石艺术著名,用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令人叹为观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山,位于庭院的西北。夏山由青灰色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太湖石的瘦、透、漏、皱的特性得以充分体现,叠石成山,错落有致。山阴处有一涓涓细流直落山前池塘,池中锦鲤嬉戏游弋于莲叶之间。夏山之侧留有洞穴,炎热的夏天,步入洞中,便觉清爽宜人。
秋山位于抱山楼的东部,整体用粗犷的黄山石叠成,山势曲折,体量较大。毕竟是人工堆砌,山虽不高,但也怪石嶙峋,颇有奇峰突兀、重岩叠嶂之感。此处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攀援上下,亦可自得登山之乐。冬山在小庭院的东南,倚墙叠置色洁白、体圆浑的宣石。宣石内含有石英,迎光则闪闪发亮,背光则耀耀放白。又在南墙上开了4行24个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来产生北风的效果,渲染冬天北风呼啸的气氛。宣石造山时,还着意堆塑出一群大大小小的雪狮子,或跳或卧,或坐或立。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诗情画意。
在我看来,如果北部竹林,中部园林,皆以自然景观见长,那么南部住宅区,就以人文教育为盛。个园毕竟是以私人宅院为标志的园林,如此讲究自然景物的主人,哪能少了住宅区的人文精华?住宅坐北朝南,四合院格局,为明清传统建筑。沧海桑田,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3路,三纵三进,气势宏伟。“清美堂”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厅堂有楹联两幅,其中一幅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如此富有的家庭,依然没有忘记教育子孙要耕读传家,勤俭持家,这是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与当今众多暴富的家庭相比,这种对子女的教育,值得学习。“楠木厅”在东路二进,是主人举行小型宴会的地方。厅内放置的全是红木家具,就连整个厅堂都是楠木建造的。厅中抱柱上书楹联:“家余风月四时乐,大羹有味是读书”,劝诫家人,个园四季都有美景,可是最有味道的美景是读书!
还有一个“清颂堂”,是黄家人聚会、待客及重大议事的地方。抱柱上的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我不禁佩服起来,原来所有的美景竟然比不过读书!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汉学堂”是家中孩子们读书之地。大厅正中上书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上联鼓励儿孙钻研学问,下联督促儿孙正直做人,黄至筠四个儿子都非常有出息。他能积累起这么大的家业,除了是盐商的背景外,对文化的追求与对子女的教育,才是他长久发家致富真正的诀窍!走出个园的那一刻,我在想:人们往往羡慕人家巨大的财富,而常常忘了,真正长久支撑起一个家族巨大财富的背后,是健康的文化追求与高雅的生活情怀。
个园布局巧妙,曲折幽深,引人入胜。竹林假山,亭台楼榭,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秀美风姿。
造访扬州个园
作者: 时间:2024-11-18 次数:193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