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八六年,中秋佳节将至,我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难忘的瞬间——第一次乘坐飞机。那时,我正与厂里的三十多名学员在纺校专心致志地上课。突然,办公室的一位师傅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赶到教室,喘着粗气告诉我:“厂里派你去上海,快跟老师说一声,赶紧回家拿身份证买机票!”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天上掉下的馅儿饼,让我既惊喜又忐忑。一路上,我不禁遐想:坐那玩意儿会害怕吗?会不会掉下来呢?
次日,我与厂里领导一行七人,踏上了前往大上海的旅程。厂里统一购买的机票,票价仅需186元。踏上弦梯的那一刻,我仿佛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漂亮的空姐身着统一制服,化着淡妆,脸上洋溢着职业的微笑,她们细心地帮我们系好安全带,并通过喇叭耐心讲解意外发生时的安全操作,如何穿救生衣、戴氧气罩。虽然这些安全措施让我心里略显紧张,但更多的是对即将起飞的期待。
随着发动机嗡嗡作响,飞机在跑道上由慢到快,像脱缰的野马一般,伴随着隆隆的声响直冲云霄。我透过小小的窗口向外眺望,只见外面的山川田野渐渐缩小,如同蚂蚁般渺小,而片片白云则从我们身边掠过。坐在我身旁的总会计师翟总,五十来岁的他显得有些不适,闭着眼睛,不时伸着脖子想呕吐。乘务员迅速送来污物袋和热水晕车药,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对翟总来说无疑是一场煎熬。
这次出差的目的是跟随领导们去学习参观纺织新产品的相关事宜,行程安排得并不紧张,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去逛街。初次见到黄浦江,一艘艘油轮和客船在江上游弋,提篮桥、南京路等繁华商业区干净整洁,商店里琳琅满目,处处播放着《洪湖水浪打浪》的轻音乐,售货员用柔声细语的上海普通话为顾客服务,让我这个外地人也能大致听懂。在饭店里,三毛多钱一碗的鳝鱼丝阳春面清淡可口,经济实惠,成了我们常吃的便饭。逛商店时,我并不知道该买什么,只是家里缺个电吹风机,于是花了二十三元买了一个,至今仍在使用。
七八天的行程中,我作为年龄最小的一个,多亏了财务科的王春岳师傅一路照顾。我们一块儿吃饭,一块儿逛商店,没有他的引领,我恐怕早就迷路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那段时光,尤其是返程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从上海起飞时天已擦黑,但飞上天空后却又变成了大亮的白天,蓝天白云清晰可见,那份好奇与惊喜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第一次坐飞机,又恰逢中秋节返回,这样的巧合让我倍感珍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如同万花筒般瞬息万变,坐飞机早已成为老百姓的家常便饭。如今,再也没人会说“火车爬着还这么快,要是站起来还不上了天?”便捷的出行方式让邻里乡亲串门儿都变得轻而易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