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县城与店头古堡 作者: 时间:2024-11-08 次数:28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张翻明
  (一)太原古县城
  距我家几十华里外的太原古县城,像一位沉睡的老人,静静地躺在岁月的尘埃中,等待着我们去探访、去唤醒。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见证了太原的辉煌与沧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太原古县城,即昔日的晋阳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由晋国正卿赵简子所建。在长达1500年的繁荣时期,它不仅是太原古代史上的璀璨明珠,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然而,北宋初年的一场浩劫,让这座古城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深埋地下。但幸运的是,这场灾难也意外地保护了古城的原貌,使其在今天得以重现人间。
  当我们站在古城墙下,仰望着那巍峨的城墙和东门上“观澜”二字的牌匾,心中不禁涌起一种敬畏之情。走进城内,青灰瓦顶的建筑整齐排列,宽阔的甬道用砖石铺设,古朴典雅。整个县城方方正正,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因此得名“凤凰城”。
  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热闹非凡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吆喝声、响器声此起彼伏,各种小吃、玩具、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我被一位磨刀老人的手艺所吸引,他坐在矮小凳子上,手里灵活地磨着刀,嘴里还不时地招揽着顾客。那斑驳的西洋景,更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它像幻灯片一样讲述着一个个短小的故事,让我驻足观看了许久。
  在宝源老醋坊展馆,我们了解了清徐醋的悠久历史和制作工艺。展馆内陈列着制醋使用的各种器具和原料,还有那密密麻麻的算盘和账簿,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华与辉煌。在这里,我们不仅品尝到了地道的清徐老醋,还感受到了山西醋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城的街道上人流如潮,店铺林立。茶店、药店、金银首饰玉器店应有尽有,还有晋商茶马古道博物馆、傅山先生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那些汇聚了全国各地名小吃的饭店,更是让我们大饱口福。柳林碗托、平遥牛肉、陕西的羊肉泡馍、油泼面,以及山西的拉面、太原的打卤面、清徐沾片子、灌肠等美食,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明清晋商的繁华时代。
  午后,我们游至古城的最西边,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鹦鹉、猴子、小白狗等动物的表演憨态可掬,杂技、气功表演更是惊险刺激,让我们享受了一次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最后,我们沿着62级台阶登上城墙,俯瞰着整个古城。城墙宽10余米,周长3800米,高11米,垛口上战旗迎风飘扬,炮楼、城门楼、角楼、瞭望口有序分布,昔日古风再现。站在城墙上,城里城外的景致尽收眼底,新建的环城林带已成荫,花草初现芬芳。城门口旁一群老年人敲锣打鼓,为开放的古城添光增彩。
  太原古县城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城市。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2024年春节刚过时,听说距太原古县城仅十华里的店头古堡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顿时激发了我们探索的欲望。太原古县城与店头古堡,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太原的辉煌篇章。
  (二)店头古堡
  在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沟深处,隐藏着一个神秘古村落——店头村。它与太山、蒙山景区相邻,距清徐县城仅44华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3月6日,我和妻子踏上探秘店头古堡的旅程。
  接待我们的是景区的导游部长、工会主席兼讲解员贾和平。贾导是清徐本地人,他的亲切介绍和儿时同学的巧遇,让我们的行程更加自然亲切。他始终面带微笑,用纯粹的乡音乡语为我们讲解,整个游览过程既详细又得体。
  店头村分为新旧两村,我们参观的是旧村。2001年,村民按规划搬迁至风峪新村。店头村因地处风峪沟内头一个村子,且店铺众多而得名。这里曾是晋阳古城的西大门,重要的军事关隘和屯兵之地,占地45790平方米。尽管没有高大城墙,但依靠天堑之险,修筑了坚固的军事堡垒,包括却敌楼、窑洞、寺庙、地道等。
  走进店头古堡,仿佛穿越回战火纷飞的年代。晋阳城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因战争频繁,东南两面有汾河为天然屏障,敌人多从西来。隋唐时期,这里是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屯兵之地。然而,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灌晋阳城,使店头这个唐代繁华的商贸集镇逐渐衰落。
  “却敌楼”是店头古堡的精髓,分为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修建时注重通风、透光、排水,楼梯就地取材,设计科学合理。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中国的楼房鼻祖可能就在店头村。
  一号院是典型的战国军事窑洞堡垒,设有“龙尾道”“瞭望台”“却敌楼”,军士们居高临下,可有效掌控风峪驿路。二号院是三进三层式窑洞,内部石碾石磨设计巧妙,隐蔽且安全,碾的推拉杆采用字形设计,节省空间。窑洞间迂回联通,上下层设有攀梯和暗道,坚不可摧。
  三号院则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两旁是窑洞门面房。据史料记载,明清时这里曾有63家字号,人称“小太谷”。三号院脚底下是地窖子,上面封闭,进去一转身便是住人的土炕。贾导生动地解释,老夫妻睡在炕上,上面住姑娘,下面藏金银财宝,既看住了姑娘又守住了财宝。
  继续前行,古堡仿佛一个迷宫,每一处设计都别具匠心。下楼时需转过身倒着走,因为每处方式方法都不一样。古堡的重头戏是“紫竹林寺”,寺庙面积虽仅700多平方米,但布局紧凑、设计巧妙。一进门便能看到“南海”二字的牌匾,透露出这是观世音的道场。主殿供奉着观音、文殊和普贤菩萨以及十八罗汉,中间的金佛是商务部捐赠的国礼品,从印度转运而来。
  寺庙内机关运用普遍且设计巧妙。例如,排水涵可将水排到河里;石柱不够长便打“Z”字形互接;龙洞有回音,奥妙在于脚底下是空的;流水的反檐均为人工石凿,而非一般庙宇的砖砌;从正殿出来进入二层有一暗道,窄门进去却宽敞。要想进入此门洞需蹲下身子,一蹲一转身,先迈左脚即进;出来则下蹲反方向,先迈右脚。这种结构决定了特定的功能,在军事上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还有两个防盗门设计巧妙绝伦:一个是在小二层式阁楼内,进门后关门并抽出门后胳膊粗的木棍便能挡住木门;另一个是从顶层下楼梯时要走小偏门,进入后将两扇门闭上并插上门插,但要想打开门却需摸索门插下面的小孔并用手指轻轻向上一推。这些机关设计无不体现出古人的超群智慧。
  店头古堡作为军事要塞,占尽天时地利。我身临其境,深感祖先们的聪明才智和丰富智慧。同时,“却敌楼”的“却敌”二字和军事设施也让我体会到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抵御外敌的防御型民族。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