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希忱
罗昂(生年不详—逝于1582年),字云衢,山西清源(今清徐县)罗氏第二支第十代传人。明万历壬午科举人,初任陕西省甘泉县知县,后升庆阳府同知。在清源罗氏宗祠门前的过街牌楼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刻写着“甘泉润泽”四个镏金大字。在清源罗氏家谱的多篇序言中,均提及“甘泉竖绩”“治水成贤”的记载,这些都是为了表彰罗昂在陕西甘泉县任知县时,为民引水、造福万民的功绩。罗昂初到甘泉时,该县并未以“甘泉”为名,而是后来甘泉人民为纪念罗昂治水的功绩,才更名为甘泉县的。
据传,罗昂在甘泉任知县期间,一日微服私访。时近黄昏,偶遇一老翁挑着一对水罐,不慎跌倒,罐破水洒,老翁又急又气,坐在地上哭泣。罗知县上前询问,老翁诉苦道:“咱这里水源稀缺,百姓取水极为不便,需跋山涉水十余里至后山。今日好不容易挑得两罐水,却因年老体衰失足跌倒,水罐破裂,水尽流失。天色已晚,再返后山取水已不可能,家中老妻无水做饭,实在不知如何是好。”言罢,复又哭泣。罗公闻之,心生怜悯,遂立志解决县城百姓饮水难题。
次日,罗公亲率相关人员赴后山考察,发现后山泉水甘甜清冽,水量充沛。罗公当即选定引水路线,并设计出一套精妙方案。随后,罗公颁布告示,晓谕百姓:规定凡在县衙打官司者,原告被告均需预先交纳两个无底缸瓮;官司结束后,败诉一方还需额外缴纳,视情节轻重而定。不久,县衙后院便堆积起大量无底缸瓮。百姓对此深感疑惑,议论纷纷。
待测量人员返回,确认从后山至县城引水路线约五里余,且院内缸瓮数量已足够连接成渠。罗公再次发布公告,动员全县人力物力,组建治水大军,开始挖渠筑堤。同时,他命令狱中囚犯及待决死刑犯参与治水,以功赎罪,轻者可减刑,重者可免死。在罗公的亲自指挥下,众人齐心协力,历经两年艰苦奋战,终将后山泉水引入县城,彻底解决了百姓饮水难题。全城百姓欢呼雀跃,颂扬罗公功德无量。
罗公不仅解决了县城饮水问题,还开辟了大量水浇地供百姓种植蔬菜瓜果,极大地改善了民众生活。为感念罗公恩德,甘泉县人民在罗公升任庆阳府同知后,将县名改为甘泉县,并将引水渠命名为“罗公渠”。同时竖立“诉讼三千瓮,恩泽一乡人”的石碑以资纪念。百姓们还在山上为罗公塑像建祠供奉。
几十年后,罗公年老告退,回到清源故里颐养天年。甘泉人民得知后,在中秋节时特地自发地组织代表到清源来看望罗公,并将“甘泉润泽”四个镏金大字的大匾送到清源,悬挂在罗氏宗祠门前的过街牌楼上。细心的甘泉百姓代表看到罗公走路时一瘸一拐的很不方便,就询问原因,罗公说自离甘泉后不久,就开始有些腿脚跛拐了,一到天阴下雨,脚面生疮,疼痛难忍。甘泉来的人看了心里就明白了几分。罗公今日之疾苦,都是因当年引水时亲自动手积劳成疾的。有一个甘泉的人想到他临来清源时曾到罗公祠上香祈祷,就发现罗公坐像右脚面上有点破损,当时也未在意。今日看来,罗公脚面疮有可能是罗公祠屋顶漏雨所致。甘泉百姓代表从清源回到甘泉后,赶紧派人把罗公祠的屋顶,塑像破损的脚面修好。
过了年,甘泉群众又来清源看望罗公时,发现罗公腿脚利落,脚面疮疾早已痊愈,此事如此神奇,一直被甘泉、清源百姓传为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清徐名人堂
罗昂甘泉泽万民
作者: 时间:2024-09-09 次数:76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