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岁,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同样,30岁对于一份报纸而言,也是生命力旺盛,前景充满无限可能的时期。今年5月13日,是《清徐报导》复刊30周年的纪念日。自1994年至2024年,这份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的报纸,一直坚定前行,其征程如同彩虹般绚烂。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这份报纸的照片,并附言:“生日快乐,风华正茂的你。”
在我心中,陪伴我多年的《清徐报导》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更像是一位亲密的伙伴。回想起我与《清徐报导》的深厚缘分,那要从四年前说起。
2020年7月,我加入清徐县的一家传媒公司。白天忙碌的工作让我感到充实,但每当夜晚回到孤寂的出租屋时,孤独感便油然而生。为了打发时间,我常常上网、追剧、玩游戏,但长时间如此让我的眼睛感到干涩不适。我渴望阅读,却不知道该读什么。
就在那时,《清徐报导》走进了我的生活。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20年11月底的一天,在等待客户的间隙,我无意中发现了桌上的《清徐报导》。报纸的报头设计独特,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曾以为只有中央、省、市级才有公开发行的报纸,没想到清徐县也有自己的报纸!
我随手拿起这份报纸翻阅,发现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清徐要闻、综合新闻、热点关注、文化生活等多个版面,涵盖了新闻、动态、文化、文学故事等多个领域。这份县级纸媒虽然规模不大,但内容却十分全面。
从那一刻起,我便对《清徐报导》产生了好感。征得客户同意后,我小心翼翼地拿走了那份报纸。回到出租屋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阅读,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当我合上报纸的那一刻,仍然意犹未尽。
《清徐报导》给我的初步印象是平实、内容丰富且接地气。此前,我对官方主办的报纸持有排斥感,认为它们过于官方、不生动,且与百姓生活脱节。然而,《清徐报导》却让我改变了看法。它虽然也包含官方内容,但形式更加生动、耐看,尤其是文学板块,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还拓宽了我的视野。
自那以后,阅读《清徐报导》成为了我的日常习惯。我关注着县领导的动态、教育、住房、城建等领域的政策变化。如果几天不看这份报纸,我总会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
阅读《清徐报导》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还为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记得2023年5月底的一天,我在阅读5月24日的《清徐报导》时,一则标题为“清徐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的新闻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场在徐沟镇西怀远村开幕的活动吸引了我。我从报纸上了解到活动现场有油菜花海、蔬果采摘、传统文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久居城市的我来说,能在初夏的美好时节置身于乡村中欣赏田园风光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立即前往旅游节现场,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在油菜花地里人们或驻足赏花或穿梭在花海中拍照留念享受着乡村的“慢时光”。而我也早已沉浸在这份悠闲和舒适中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关注了清徐县融媒体中心的公众号“清徐融媒”,从此用手机看新闻获取资讯更加方便。特别是公众号上发布的《清徐报导》版面速览让我能够随时阅读到报纸的电子版。虽然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我对《清徐报导》的关注却始终如一。
就这样,《清徐报导》陪伴着我一起成长和发展。今年,在它迎来复刊30周年之际,我想对提高《清徐报导》新闻宣传的质量与水平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首先善于运用权威的数据来增强新闻的说服力;其次加强新闻的可视化呈现让新闻更加生动有趣;最后可以通过举办读者节等活动加强与市民读者的互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办报质量。
30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婴儿成长为青年,让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更能让梦想的巨轮扬帆远航。在这30年里,《清徐报导》走过的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地记录了清徐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幸福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份见证了时代进步、记录了清徐发展腾飞的报纸,未来之路将更加光明。
我们衷心祝愿这份报纸能够继续砥砺奋进,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浓郁的正能量舆论环境!同时我们也期待着一代代报业人能够继续笔耕不辍,为这份报纸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