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之畔,烟水茫茫,翠绿的山岚缭绕其间,仿佛一幅动人的水墨画卷。我携轻杖,驱车漫游,无序地阅尽江南风光。风景,不仅仅是眼中的画面,更是心灵的触动。有些古迹,从非风景到人们眼中的胜景,往往违背了初衷,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即便化为风景区,也常游人稀疏,车马冷落。
在如今中华大地的旅游热潮中,南唐二陵显得格格不入。青少年、时髦女郎、凑热闹的游客,都对此地避而远之。只有一些特殊爱好者,才会踏足这片土地。然而,南唐二陵,作为两位古代皇帝的安息之地,尽管与西安兵马俑、北京清东陵相比,名气和气势都相去甚远,但它却坐落在南京,离我居所不远,这便足以勾起我凭吊的念头。
一个春日的上午,我独自骑行,奔波十余里,来到了南京南郊祖堂山南麓的南唐二陵。这里绿野如烟,山花烂漫,莺歌燕舞,楼阁错落有致,寺院堂皇,钟声悠扬。这竟是一处绝佳的世外桃源,让人心旷神怡。
南唐二陵,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先主李昪及皇后宋氏,中主李璟及皇后钟氏的安息之所。该墓于1950年发掘,共出土陶瓷器、铜器、漆器、骨器、哀册、石哀册等文物640余件,是目前江南已发现的最大帝王陵墓。南唐,这个五代十国之一的政权,定都金陵,历时39载,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君主。南唐一朝,最鼎盛时期幅员35州,人口约五百多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十国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南唐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其文学艺术成就更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唐二陵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被当作仓库使用,堆放着农机用品。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被重新保护起来,修缮成景区,供人们参观凭吊。景区设有凤凰池、陈列室、诗碑林、墓室等景点。虽名气不高,却常有文人骚客前来游历。他们来此并非为了陵墓及文物,而是冲着后主李煜的名气和诗词而来。在此吟诗、探遗、感怀后主那忧愁绵长的词韵、亡国之君的哀叹,品味中国诗词博大精深的魅力。
翻开中国历史长卷,南唐这个短暂的朝代常被忽视。它偏安江南一隅,在华夏5000年的政治长河中无所作为。然而,这个朝代却屡屡被人们提及,它所创造的文学艺术成就,成为了人类精神宝库的珍藏。千余年后的今天,人们渐渐淡忘了当年的恭维,昔日的繁华已化作祖堂山下的一杯尘土。然而,南唐的文学艺术成就,尤其是后主李煜的诗词,却穿越时空的桎梏,依然在传唱。
南唐中主李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经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已等人饮宴赋诗。对于李璟来说,他无力开创一个盛世强国,但却为诗词的鼎盛奠定了一块坚定的基石。他的词作抒发了对乱世纷争的疑惑和壮志难酬的感慨,用抽象的文学描绘内心具象情感。他的词虽然只有几首,却都是佳作,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种美人迟暮、众芳荒芜之感,读来越发让人悲切,愈发撩人心弦。
中主、后主亡国丢命,却以词作之美,给后人带来无出其右的作品。故而,言辞者必数三李:唐之李白,南唐之二主也。一代诗情君王在风雨飘摇中遗憾地闭上了双眼,在深山石窟内静静地沉睡着。生前他用艺术装点自己的人生,死后依然让艺术伴随着自己的灵魂。在婉约缠绵的词曲中,他给儿子李煜留下了三千里的秀丽江山。一个朝代即将随着皇陵的封闭走向终结,而瑰丽的艺术品却在千年之后依然闪现着生动的篇章。
南唐总是一个让人提起就哀婉伤心的时代。先、中二主还能终享江南的富庶与繁华,还留有钦、顺二陵可供后人凭吊。然而,后主李煜之坟在茫茫的北邙上却无片瓦可寻。他从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北方强大的赵宋政权的威慑下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直到宋太祖开宝八年,金陵为宋兵攻占,李煜肉袒出降。作为俘虏,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押往北方,从此开始了忍辱含垢的流亡生活。三年之后,宋太宗赵光义容不下他这个亡国之君,将他用毒酒赐死,时年四十二岁。
李煜前半生是帝王,后半生是阶下囚。他生前被称为江南国主,死后被誉为“千古词帝”。他作为一个国君是失败的,但正是这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词家幸,赋到沧桑句始工”。他的词作深情而哀婉,尤其是亡国入宋后被俘囚禁期间的作品,更是抒发了他内心的忧苦与无奈。如《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中借梦境写故国春色,实际上却反映了词人被俘后的凄凉境遇;《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句,便勾勒出了一个孤独而凄凉的画面;《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则是他追思亡国之痛的一首哀歌;《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也是一首写故国之思的词作,最后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更是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过去的逝去和现在的痛苦;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则是李煜的绝命词,词中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亡国之恨。
徜徉在南唐二陵空旷的院子里,我不禁感慨万分。这里曾是一位伟大词人的栖息地,他的诗词如今仍被人们传颂。我与一位陌生的东北大汉一同欣赏着院子里的诗碑,细细品味着其中的滋味。我们不禁发出感慨: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南唐后主李煜的人生虽然悲凉,但他却用自己的才华和情感成就了不朽的作品。他的词间充满了悲伤和孤鸣,令人无从经历也不能感同身受。但这丝毫不影响它走进我们的心里,为之动心、动容、长叹。法国作家缪塞曾说:“最美的诗歌是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煜的这些词便是他饱含血泪写成的绝笔,是他生命终结的哀歌,也是他最经典的顶峰旷世之作。他的情感深沉而重,读者便会为之震撼、心痛,从而引发心灵的共鸣。
李煜三十八岁之前曾经历过各种人生阶段,但三十八岁之后他却只能以写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个阶下囚一改往日遣词造句的风格,文笔变得深邃悠远,将个人和国家的不幸与痛苦逐渐升华到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体悟。这种风格转变不仅对后来宋词影响深远,也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一代词帝的历史地位。
凭吊南陵二陵、欣赏美丽诗词,就好像享受到了一顿文化的饕餮大餐。这种满足感和香甜是在其他地方无法享受到的。当我们终日无所事事,为生活中一件小事纠缠、烦恼、困扰时,不妨来此读读诗词,嚼嚼诗词里头的哀感、极伤、极痛、极苦。相比之下,我们的那点忧愁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理想的生活其实与财帛、地位、名誉都无关。一屋几人,三餐四季,有自由,无压力,不受名利支配,不做生活奴隶,仅此而已。而李煜的诗词正是我们寻找这种理想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让我们一同走进南唐二陵,聆听那些穿越时光的诗意低吟,感受那份来自千年前的深情与哀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