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到云峰第几重 作者: 时间:2024-08-07 次数:93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牛宝生
  一早乘车到清徐县美术馆,专程参观“笔润乡情”李峰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李峰,山西清徐西关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据说,为着“笔润乡情”四字,专门去省府把她为建国70周年大庆而作的大尺幅作品《和谐颂》借调出来,连同自己的得意之作,一股脑儿搬回乡梓。
  画展布满整个展厅。因为早,8:30,所以整个展厅只有我一个人,“一人独占一江秋”了。一幅一幅,横看侧看;一轴一轴,竖观近赏。那红莲,花之君子,亭亭净植,可远观也可近瞧,拍照在手机中放大,甚可亵玩焉,好美的工笔画,花蕊清晰,袅袅香远。那菊,花之隐逸者也,一眼看去,阳光而又充满希望,无怪乎被那次大展主办方作为封面推出。那牡丹,花中富贵,真国色啊。细细看,默默想,笔力,意趣,看得出,作品非一个时期所作。
  尺寸128cm×126cm的《富贵平安》图绘就,富贵由牡丹表达,平安由鸽子表述。长宽差不多一般般,如何裱装?她想到了唐诗的齐整美,若将七言缩成六言、四言、三言,更可组合成一首颇具韵味的绝妙好词。有些诗简直可以说千变万化,妙趣横生,如贺知章《咏柳》一诗的可变性,六言:“碧玉妆成一树,万条垂下绿绦,不知细叶谁裁?二月春风剪刀。”四言:“妆成一树,万条绿绦,细叶谁裁?春风剪刀。”三言:“碧玉妆,一树高;万条垂,绿丝绦。不知叶,谁裁出?二月风,似剪刀。”许多绝句都有可变性。由此她不禁想到了词的诞生。词又名长短句,它正是以诗为基础,经过反复酝酿、裁剪、组合的结果。从而想到了宋词的长短音韵美——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改动标点,再行断句,一首整齐的七绝变成长短句的小令:“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虽然含义和诗差不多,但意境大不一样。同样是二十八个字,仅因断句不同,得出差别很大的效果。由此可见,我国的文艺作品的确有它独特之处。
  没承想与儿子心灵契合,“妈,大卸八块如何?”《富贵平安》就有了现在的模样——像乱装的拼图,非对接、不接续,有乱石铺街之美。
  雍雍长尾雉,灼灼酸枣红。尺寸680cm×680cm的《寒露》,晚秋之景尽显,长尾雉在深秋中,开始厚实自己的羽毛。作者如一位高超的摄影师,透过酸枣枝叶,在雉整理自己羽毛的刹那,一幅四时八节24节气中的寒露定格下来,惊艳了人们的目光。
  石暖睡鸳鸯,细语人不闻。尺寸128cm×126cm的《向天歌》图,晚风习习,柳丝婆娑,月色溶溶,用暖色绘出的一对鸳鸯,它俩侧着身,欲说还羞,恩恩爱爱,双双并宿在水中岩石上,犀牛望月般深情凝望着圆圆的月亮。尺寸约略等同的另一幅《千秋约》,朔风怒号,雪花飞舞,两只鸳鸯相濡以沫,相互依偎。那只鸳,昂立着;那只鸯,依恋着。两两相对,一往情深,在白白的冰石上,傲娇着。“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那鸳鸯身后的梅花,傲雪斗寒,不畏艰辛,正是一对鸳鸯笑对生活的真切写照。
  需要说明的,是《向天歌》《千秋约》间距30多米,又隔了几个展板,但还是引导和促使我将它们比照而看。
  彩云之南,植物园,早霞满天。李峰为它而停留,探近身子细细端详,为这场惊艳而窃喜,呵呵,金莲,地涌金莲。相传释迦牟尼灵山讲经,说到精彩处,天雨花,地涌莲。地涌金莲,它属于芭蕉科,顾名思义,开花金灿灿的,花朵又非常像莲花,犹如开在陆地上的金莲花,所以得名地涌金莲。地涌金莲花期非常长,从花苞开花到凋谢,差不多1年时光。
  这幅《地涌金莲》,尺寸65cm×138cm,金莲两朵,茎干一高一矮,一肥一瘦,顶上金莲盛开,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肝胆相照,地上子孙环膝。有着万事如意,神圣、欢欣、祥和的美好寓意,给人一种直击心灵的神圣感与敬畏感。
  本次展览,紧紧围绕场地和设施布展,因此不分时期,将早期、中期、近期三个阶段180余幅工笔画作品,依势制宜,无形中有了这种看似率性,实可对照,无意中增加了对比性、赏析性。初期稍显的青涩、拘谨与中期的轻奢、灵动,到近期的蕴藉中显风流、内敛中寓张力,将宋人意趣、意韵、意绪、意境铺陈在画面上。色彩、笔法、线条,用情作,用心绘,让画说话,让画说画,高雅含蓄、内敛耐看,极具审美感。像宋人的茶盏,看似平常,却匠心独具,婉转悠扬,余韵袅袅,回味无穷。这些作品能体现出创作者从思想上完成了传统意识到现代理念的蜕变,在技法上实现了从传统技法到意笔书写、从重彩模式到技法综合应用的多元化的成熟过程。
  生活即画境。喜欢生活的人,处处皆画境。白菜花,就在你家厨房;搬家暖房,人们送贺的花篮,都是日常。可一入李峰法眼,一幅工笔小品一蹴而就。那天,秋风徐徐,园内的芍药花瓣,随风飘洒,落英缤纷,引起她关注的目光,立即上手,这幅尺寸12cm×62cm的《落花赋》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叹息,没有“浩荡离愁白日斜”的惆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执着和坚定的意境浑然而出,使得版画家力群伫立,久久不肯离去。“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我在画室翻看一叠岁岁红写生稿,想构思一幅反映人们生活蒸蒸日上的题材,怎么也找不到灵感,心情烦闷,想出去走走,当我漫步在街头,五颜六色的鲜花布满迎泽大街,抬头望去,夕阳的余辉给高耸的楼房披上一层璀璨的红光,它又反射到鲜花丛中,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尤其是岁岁红一片一片,此起彼伏,像红红的海洋,在万花丛中显得那么盎然,那么壮观,它没有牡丹的华贵,芙蓉的娇美,却有梅花的耐寒,荷花的圣洁,它默默无闻,相互簇拥,显示出无穷的凝聚力,使过往行人流连忘返,联想万千眼前的场面使我豁然开朗,这不是一幅辉煌的画面吗?速忙快步向家奔去。”这是李峰为158cm×74cm《岁红图》而作的题记,请书法家田树苌题写,横画竖裱,赢得一片喝彩。
  看那幅65cm×126cm《果是故乡醇》,从中品味乡愁,聆听喜鹊报喜,报道家乡佳音;看那幅93cm×190cm《秋霞冠云天》,去感受花中凤冠胭脂染,领略鸿运当头,赞美真爱永恒的冲击力和震撼力;看那幅145cm×185cm《无尘》,凤尾竹、白孔雀,如此的和缓岑寂,纤尘不染,非精修至行者不能为,令你畅享“月明林下美人来”的雅致;看那幅8.2m×2.2m《和谐颂》,你会高唱“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
  画展看毕,三三两两的人们方才赶来。到门口,看见桌上放有这次画展的宣传册,我发现,有深刻印象的它都有,我记忆犹新的它却没全有。看看现在一些所谓大师,他们的头衔多得怕人,获奖大得吓人,但谁能记得住他们的作品。
  宋代大文豪苏轼看了朋友的画,泚笔写就《题王晋卿画后》诗:“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在工笔画的田野里躬耕、探索、创作近40年,七十又二从心所欲的李峰,我们不必问询她获得的奖项,只需盯着她的画笔,追随她的画展,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木子峰,你就记住了李峰宋意今韵的工笔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