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宝生
东湖记忆之十八(锻冰掏鱼)
暑往寒来水结冰,
鱼儿缺氧发了闷,
肚皮向上一片片白,
锻开冻漓就掏出来。
情景描述:
农历十一月东湖莲花池进入初冬,这时湖面开始结冰,起初是一层薄薄的冰,晶莹透亮,清澈见底,再后来慢慢加厚,一些体质弱,受伤的鱼经不起水面结冰缺氧而死,死去的鱼浮在冰下面,露出白白的肚皮,目测一看就知道是死去的鱼,这时候如果冰面足够结实,踩上去,在死去的鱼旁边用铁棍或钢钎锻开窟窿,挽起袖子用手慢慢可以掏出来,一般情况下掏出来的绝大多数是白鲢鱼,很少遇到鲫鱼或者鲤鱼。
东湖记忆之十九(冰上乐园)
数九天,冻煞人,
耍冻漓的娃娃们数不清,“座板”①冰鞋,“抽不改”②,
天明玩到夜点灯。
情景描述: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东湖莲花池边的孩子们,一般不会等到三九四九冰特别厚了才上冰玩,他们每天观察,每天测试,逐渐往湖的深处试探,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冰一天天加厚,冰越来越结实。直到站上去特别安全为止。星期天的东湖莲花池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冰面上到处都是溜冰的孩子们,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抽“不改”(陀螺),富裕家庭的孩子们有溜冰鞋,湖边周围的孩子们人人有座板,座板就是简易的冰车,用两根等长、等高、等厚的方木,分别加装固定两根笔直的8号铅丝或6号钢筋,然后用等长、等厚的薄木板固定这两根方木,形成一个简易的长方形座板,钢筋或铅丝紧挨冰面,然后用等长等粗的两根钢筋,一头上火烧红,捶打出锋利的尖,另一头弯出手柄,做好了一副扎子,一个冰上神器制作而成。坐在座板上俩手用扎子同时向后用劲扎,扎子扎在冰面上,通过反作用力,使座板向前推进。座板象离弦的一箭,向着远处飞去。
那时候的孩子们,没有作业,没有课外书籍,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冰上就是玩乐的天堂,孩子们可以从早玩到黑,大人从不担心安全,那时候安全事故相对少些。
注释:
①座板:清徐六七十年代小孩在冰上玩耍的一种游乐玩具。
②抽不改:冰面上打陀螺。陀螺,清徐俗称“不改”。
东湖记忆之二十(雪后逮雀)
雪封大地白茫茫,“老家雀儿”饿得慌,
逮个麻雀喂猫儿,
先支上笸篮①后撒上粮。
情景描述:
一夜北风紧,大地雪茫茫,麻雀声声啼,闻道“肚无粮”。
记忆中的清源城的冬天,雪是非常美丽的,雪后的东湖莲花池岸边,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凇美景。屡见不鲜,古城仿佛进入神话世界,这时候淘气的顽童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扫出一片空地支起大笸篮,拴上绳子撒一些粮食,等待饥肠辘辘,饥不择食的麻雀们自投罗网,用不了多久麻雀就来吃粮食,结果可想而知,逮住的麻雀都喂了家中猫咪。
注释:
①笸篮polan:清徐农村用来装土、粪、沙子等的编制农具,用荆条,柳条、紫穗槐条编制而成。
东湖记忆之二十一(背拾柴火)
家中寒冷烧不起煤,
背回秸秆烧炕儿,
路过东湖放冰上,
连拽带滑省劲儿。
情景描述:
六七十年代的清徐老百姓相比现在还是比较贫穷的,家家户户冬天只有一炉烧煤泥的火,做饭取暖全靠这炉火,家里的温度非常低,数九寒天,家里的水缸也会结冰,晚上睡觉炉火用煤泥封了以后,室内几乎没有热量补充。为了预防煤烟中毒有时候还要把纸糊的窗户开一点缝隙,通风换气。小伙伴们冻手冻脚是常有的事,手脚上的冻疮长时间好不了。炕上没有好被褥,身上没有好衣服,半夜睡觉经常冻醒来。说出来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相信,那时候遇上极寒冷的天气,早上醒来尿盆里的尿也会结冰。
为了解决取暖和节约用煤,农村的孩子们,到庄稼地里背回高粱秸秆、玉米秸秆每天下午用秸秆烧炕,把炕烧的热乎乎,全家人晚上即使煤泥火封了,睡觉也不会太冷。我们东湖西岸的孩子们,从家里到庄稼地背柴火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要是直接走东湖冰上要省时省力,于是孩子们直接从庄稼地背秸秆下来,把秸秆往冰上一扔,利用滑行原理,用绳子轻轻松松就拖到家了。背柴火为大人们减轻了很多劳动负担。
东湖记忆之二十二(东湖冰吼)
数九寒天入梦乡,
“轰隆隆隆的声音响耳旁”,
清晨起来东罐里看,
吃人的龙口嘴大张。
情景描述:
冬天在东湖边住过的人们,都感受过东湖的“冰吼”,数九寒天,夜深人静,每当人们进入梦乡,经常被东湖里的“轰隆隆”“轰隆隆”的“冰吼”而惊醒,所谓的“冰吼”就是东湖的冰,在天气温度的变化和运动下,发出的震耳的怪叫声,叫声惨烈,声音巨大,传播甚远,初闻者恐惧心慌,怀疑人生。第二天太阳出来,冰上察看,隆起的冰张开巨大的口子,冰下黑黝黝的湖水看后胆战心惊。老人把隆起张开的口子戏称“龙口”,确实像吃人的大口。现在的东湖四周被高楼大厦包围,数九寒天也还是能听到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只不过声音没有那些年大了。
新编清徐民谣
水城旧事·印象清源
——“我的东湖记忆”之四(冬季篇)
作者: 时间:2024-07-19 次数:129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