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翻明
我的高中时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文革的暴风骤雨席卷全国,文化领域的斗争尤为激烈,教育战线的老师们被称为“臭老九”,有的挨批挨斗,有的被戴纸帽游街示众,有的住进牛棚,甚至有的蹲了监狱。学生罢课,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们踏进了西谷高中的校园。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西谷高中的全体老师,他们站得高,看得远,以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目标,凭借切身的经历,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比如用油印机印刷各种学习资料,包括各科的经典内容,以弥补当时教材内容的不足,充实和丰富我们的知识。同时,他们还大胆地沿用了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考试制度,千方百计地鼓励和鞭策我们努力学习。
二年半的校园生活里,老师们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用渊博的知识,履行着他们神圣的职责:为同学们授业、答疑、解惑。他们与我们一同学习、劳动、锻炼、娱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敬爱的老师。
语文老师裴丽琴,两眼炯炯有神,给人一种威严之感。她讲课声情并茂,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她写粉笔字又快又好,字迹风流倜傥,正如张茹珍同学所说,裴老师板书时潇洒自如,行草兼用,犹如飞龙走蛇。
裴老师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她那句朴素的话语:“你们去了清徐县城,不论是干什么,一定要去趟新华书店,选购适合你的书。”就是这一句话,让我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领会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使我终身受益。
同学们还记得语文老师侯德修吧?他有着神仙般的风骨,很有感染力。记得在讲《鸿门宴》一课时,他讲得眉飞色舞、精彩动人,学生们个个洗耳恭听。
数学老师秦光临,讲课的特点是由浅入深,又深入浅出;板书严谨工整,有条不紊。他一贯坚持“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学生又是他教学的另一重要手段。我深知秦老师每天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的艰辛。他讲的五角形画法,在当时农村很受欢迎,我也因此一度成为“香饽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应用,在我任村会计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当时村总会计郭守业的赞赏。这些数学知识,也让我在全乡的会计人员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同学们还记得那次数学课吧?同学张永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由于语言表达不畅,课后同学们对永生开玩笑说:“张永生说得对,飞机去了目的地,返回来再除以二。”
在这次师生聚会上,秦老师对同学们说:“在我一生的教学生涯中,我有三个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第二是尊重教材,最后是尊重讲台。”关于板书,他说是继承了师爷的做法,边讲边板书,手嘴并用,待课讲完了,板书也随之写满了黑板。因此,他对自己教学的一生,不但没有遗憾,反而深感欣慰。这“三个尊重”和一个继承,让我更加深了对秦老师的尊敬。宴会上,秦老师与同学们频频举杯,一饮而尽,我被这位80高龄的秦老师健康的身体和热情的举动所感动、高兴。
物理老师李耀邦,平易近人,记忆惊人,讲课通俗易懂,比喻贴切。在讲重量与质量的关系时,他说:“从井上打满一担水开始,待挑到家中,尽管一路上颠簸洒落,但仍为一担水的重量。”这样的比喻让同学们心领神会。我所学到的电知识,在我的生活中,一般的电故障都能自己排除;关于杠杆、滑轮的运用更是普遍;学到的光学知识,如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焦距等常识,让我在旧式照相机上得到了应用,使摄影成为了我的爱好。
武中梅,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兼代语文课。她与同学们年龄相差十岁左右,心直口快的她很快和我们打成一片。那时,凡是外出活动,我们都骑自行车,武老师就提出,师生骑车比赛,看谁骑得最快。一路高歌猛进,几十辆自行车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武老师在教学中,最大的特点是始终坚持欣赏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她批改作文时十分认真,即便是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轻易放过。我的作文常常得到武老师的表扬,有时还被当作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传阅。在武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培养下,我的进步飞速。
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气氛生动活泼。支农劳动时,大家你追我赶,汗流浃背;课余时间,我们与老师们互诉衷肠,促膝谈心;闲暇之余,或是在操场上活动筋骨,或是与老师一同娱乐放松。当时,同学王海旺与伍周君老师的象棋对弈尤为有名,他们常常见缝插针地对弈,不知下了多少局,有时甚至下到天昏地暗,忘记了吃饭的时间。
现在的老师,备受世人的尊重,被誉为蜡烛的化身,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然而,这样的比喻仍不足以完全表达对老师高贵品质的赞赏。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常嘱咐我:“老师如同父母,视学生为自己的儿女,只知付出,不求回报。因此,你一定要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我也曾有过一段从教的经历,深知做老师的艰辛与不易。在我心中,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可爱的人。
说到这里,我想大声地说一声:“谢谢您,敬爱的老师!”我愿祝愿天下的老师们健康长寿,家庭美满幸福!
怀念我的高中老师
——写在高中毕业50年聚会之际
作者: 时间:2024-07-17 次数:159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