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协同彰显城市生态治理的空间智慧 作者: 时间:2024-07-08 次数:11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李保全
  生态治理事关民生福祉,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关键领域。城市生态治理应瞄准美丽中国建设总体目标,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导向,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一体性谋划。
  城市功能性空间的协调程度,影响着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效。现代城市按照不同功能属性,可以划分出三大维度的空间,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出现阻滞,实质上是由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失衡引发的。而建构起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城市空间,才更符合城市建设中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共存发展的客观规律。
  集约高效的城市生产空间,蕴含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资源能源使用的空间要求。宜居适度的城市生活空间,蕴含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人居环境建构的空间要求。山清水秀的城市生态空间,蕴含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自然生态塑造的空间要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实现有序协调,才能彰显出城市生态治理的空间智慧。
  要做到上述“三生”空间的协同,需要全面提升城市生态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生态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能够让城市居民更加公平、可及地获得生态公共服务。在城市建设与治理过程中,党和国家坚持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为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解决了城市黑臭水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围城等损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花园城市、低碳城市、“海绵城市”等城市建设,大力完善城市街区公园、公共绿地、生态涵养区、环境保育区等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严格控制城市发展总体容量,持续提升城市生态容量,完善城市生态治理与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约,不断创造人民群众向往的优美城市人居环境,最大限度促进了现代城市生态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效提升了城市生态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还需要用科技赋能城市生态治理实践。现代城市治理需要运用融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等为一体的全新治理模式。我国大力推进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区块链、VR/AR等数字技术的城市应用场景,已经从政务、商务等层面拓展到社区、交通、医疗、教育等更为广泛的领域,构建起现代城市治理的“数字城市大脑”。
  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在城市生态治理领域不断更新,应用场景持续扩展到城市环境监控、污水处理、水体环境监测等各方面。现代科技已在多个层面与城市生态治理领域充分融合,尤其是通过卫星遥感、智能定位、光纤传输、影像识别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定位城市人口密集区、高能耗承载区、生态敏感区、环境重点污染地区等重点区域,及时准确地将城市生态环境相关数据实时动态地反馈到有关部门,提升了城市生态治理的决策效率,为城市现代生态治理实践注入了强劲动力。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