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游记 作者: 时间:2024-07-05 次数:16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康广宁
  今年“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我终于踏上了前往琅琊山的旅程。尽管公路上车流不息,景区内人山人海,但内心的激动和期待让我无法按捺住出行的决心。
  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琅琊山,虽然南京距离琅琊山约80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高速公路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拥挤。琅琊山位于安徽滁州境内,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琅琊山因东晋元帝司马睿王号封而得名,地处滁州市西南,城山一体,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这里不仅是“天下第一亭”醉翁亭的所在地,还有同乐园研学旅游片区等。唐代以来,李幼卿、韦应物、欧阳修、文徵明等一大批历史名人为之留下了大量关于琅琊山的传世之作。
  我们首先来到了醉翁亭,这座古朴典雅的亭子不仅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发源地,也是琅琊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站在亭内,远眺长江和江南诸峰的雄姿,近瞰绿荫如盖,云雾缭绕,溪水潺潺,清幽俊秀的琅琊山自然风光尽收眼底。
  我们继续游览了南天门景区,这里碧霞宫内存放着明代万历十一年(1583年)河南开封同知石玺与滁州数十位官员、乡贤在南天门植树造林后所写下的《琅琊山植木记》。登上山顶,俯瞰整个琅琊山的美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除了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琅琊山还因为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而被誉为“天然药圃”。这里培育着140多种珍贵中药材,拥有着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此外,琅琊山还以其山水相映、风光秀丽而闻名于世,有“皖南小九寨”之称。
  总之,琅琊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无论是登高望远,还是漫步于古道之间,都能感受到这座名山的独特魅力。
  如今,琅琊山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每逢节假日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尤其是醉翁亭成为了游客们必到之地。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欧阳修在滁州期间,曾写下著名的《醉翁亭记》,其中详细描述了“曲水流觞”的场景和活动。“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习俗,最早源于上巳节的祓禊仪式。每年农历三月三,人们在弯曲的水流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以此除去不吉利。在滁州,醉翁亭前的“曲水流觞”是由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滁州知州卢洪夏所建,旨在营造文人雅集的氛围。这个景点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还激发了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探讨。
  因此,“曲水流觞”不仅是滁州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琅琊山不仅以其自然风光著称,还因其丰富的摩崖石刻和碑刻而闻名。这些摩崖石刻和碑刻从唐代延续到民国时期,现存有300多块,主要分布在琅琊寺、醉翁亭一带。其中不乏名家题词,如朱穆之、萧娴、沈鹏、欧阳中石、范曾等当代名家的题词,这些都成为瑯琊山的网红景点。
  我们追随着欧阳修的脚步,来到瑯琊山,肩头沾着清晨飘散开来的迷雾,头顶着如日中天的骄阳,抚摸着苍翠古老的大树,脚踏着光滑厚重的石板路,凝视着肆意盛开的野花,用淙淙成韵的流泉洗脸,反复吟唱着老先生的传世佳作,最后依依不舍地送别傍晚聚拢过来的烟云。
  领略了西南诸峰的林壑秀美,山行六七里,在峰回路转中,徜徉山水之间,真正体验了一把欧阳修的山水之乐。感受到了日出林霏顿开之爽,云岩洞穴之美,闻到了野芳发而幽香,品到了佳木秀而繁阴。
  不管是山、水、亭、泉、路,全是一个“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在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觉,这种感觉和《醉翁亭记》里描述的一模一样,淡雅又自然,婉转又流畅。
  学习欧阳修,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与民同乐,乐在其中,乐在山水间,醉在豁达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醉翁亭记》之文涛已拍岸千百年,其中激起的浪花又何止千朵万朵? 历朝历代的人们游历瑯琊山,拜谒欧阳修,慕名醉翁亭,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山秀水美,也不仅仅是因为欧阳修文采飞扬,更是欣赏他的豁达与胸襟,气度与情怀,与山水同乐。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