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夜晚,凉爽惬意。清源水城,如织的游人徜徉其间,赏夜景、品小吃、看社火,纳凉消暑,游戏遛娃……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清徐县自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以来,全县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中办、国办《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省市关于建设“城市融合型县城”的部署,立足清徐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中心城”和太原“卫星城”的定位,抢抓政策机遇期和建设窗口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中心城、奋进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坚持“强基固本搞建设、全面提升抓发展”不动摇,以“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的思路举措,统筹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如今,在清徐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上,城乡基础设施、交通路网、城市功能等方面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不断提高。
规划引领优化发展布局
清徐县把规划作为顶层设计,作为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邀请同济等知名规划团队,结合清徐地域特色、山水特征、城市特质以及产业特点等,高起点编制城市建设规划、文旅规划、互联网规划、乡村振兴规划、产业保护规划、生态修复发展规划等规划体系,制定《清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清徐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等,科学确定了“国际休闲慢城、中华醋都葡乡、三晋文化水镇、太原花园客厅”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四中心”城镇化发展格局(即以汾河为界,河东河西为两翼,河东的徐沟、孟封,河西的县城和开发区为“四中心”),全力打造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先行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先导区、华北地区文商旅目的地和消费新领地,不断擦亮“业兴、城美、县强、人富”的清徐名片。
基础先行增强承载能力
清徐县将“强基固本搞建设、全面提升抓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精致清徐”的发展理念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市政路网方面,近年来新(改)建梗阳西街南延、清东街、美锦大街等市政道路102.87公里。目前,县城、开发区、徐沟镇和食品集聚区范围内的市政路网总长119.12公里,建成区面积从2012年的8.18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49.63平方公里。同时,主动与太原市区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衔接,实施完成梗阳西街北延工程、307国道市政化(梗阳大街)改造等连接市区市政道路工程,正在实施汾河醋都大桥、清徐大道、职大西路等市政建设工程,基本实现了清徐县城、徐沟镇及职教园区与综改区的基础设施硬联通。供水方面,高标准完成供水体制改革,由太原市供水集团运营管理县城及重点区域供水,全年市政供水总量约760万吨。全县乡村年供水783.45万吨,铺设供水管网2521.6公里。供热方面,2023年由太原热力集团接管县城集中供热,涉及面积580万平方米,用户3.7万户。除集中供热外,实施农村煤改气7.43万户,煤改电1.92万户,基本实现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全覆盖。供气方面,除西边山受地理条件所限外,全县实现燃气供给全覆盖,供气量为1.1亿立方米。雨污水建设方面,县域内建设大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处(县城、徐沟、东于、孟封),县城污水管网99.23公里,雨水管线120.85公里,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66个村庄建成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7.48%。信息化建设方面,组建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智慧公交”“智慧城管”“孪生城市可视化”等项目建成投运。
产城融合提升经济能级
清徐县以三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为目标,明确了“提一产、优二产、强三产”的产业发展思路。一产方面,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5.80万亩,年产粮1.64亿斤,新建高标准农田25.14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5.52%,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推进“蔬菜e镇”建设,形成河西精细菜和河东特优菜两大产区,设施蔬菜占地面积达到5.8万亩。畜牧业总产量突破3万吨。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国家级4个、省级13个、市级34个。二产方面,全县共有规上企业133家,美锦、梗阳、亚鑫三大集团成功跻身中国能源企业500强。三产方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商旅产业,成功打造葡萄采摘季等一批乡村文旅品牌,去年先后举办国际食醋博览会、通用航空博览会、第二届国际音乐焰火节等重大活动,接待游客438万人次,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特别是清徐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全面实施了清源水城、南部新城、北部康养新城、职教大学城“四城战略”,重点聚焦开发区、产业链、专业镇建设,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开发区做大做强的发展模式,精心打造了以清徐经济开发区、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通航产业园等为主体的园区经济,加快构建体现清徐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招商引资来看,近五年,全县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7个,总投资额2504.7亿元,谋划项目542项,完成投资457.87亿元。
全域统筹促进城乡融合
坚定不移地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四好农村路”通车里程达1189公里,形成了城际公交、县域公交和县内公交三级服务体系,实行县域公交免费乘坐,城乡客运公交化率达到100%。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新改(扩)建人工湿地1002亩,蓄水面积达36.78万平方米,治理水土流失3.2万亩。按照“整治提升、优化提质、示范标杆”分类分批开展“百村整治”,计划投入26.8亿元,对36个行政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已完成15个村。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户厕61194座,覆盖率达到95%。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制定标准,全力打造“特色亮点街巷”“五美庭院”。同步推进治“六乱”、抓“五拆”、达“四美”专项行动,人居环境、对外形象不断提升。
优化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住房保障方面,实施棚改30个项目648万平方米,安置住房100.92万平方米,新建楼盘31个2.5万余套房,全面完成1393户采煤沉陷搬迁安置工作。教育改革方面,全县现有各类学校(园)175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中学校16所,小学6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89所。积极探索开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高中教育集团和学前教育集团联盟共建办园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引入省市名校结对共建、合作办学,切实推动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医疗卫生方面,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6个,编制床位1190张,注册执业助理医师以上人员1078人,持续深化县域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县级综合医院均达到二级水平,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覆盖率达到90%以上。社会福利设施方面,建成殡仪馆、西沟山公益性公墓和老年福利院,6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体育设施方面,建成全民健身路径60条、高标准围网篮球场14个、健身步道31公里、乡镇全民健身中心5个、社会足球场12块,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09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6平方米,基本形成“15分钟健身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建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站点180个,全部免费开放。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从2020年开始,分批改造193个老旧楼院,已完成98个,并积极推进加装电梯工作。公园绿地方面,新建花篮公园、城北体育公园等公园8个,景观小游园、绿化片区30余处,累计创森及创森提挡升级11.85万亩,绿化通道15条,全县林地面积达13.41万亩。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78.68公顷,绿化覆盖率41.8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05平方米。
要素保障狠抓政策落实
依托国家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加速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推动形成“齐动手、共担责、同治理”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良好格局。2020年以来,累计报批土地50批次1.72万亩,收储土地1.45万余亩,为重点工程、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支撑。
“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带乡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融合型县城’。”今天,36万清徐人民正锚定“建设中心城、奋进新征程”目标,众志成城,乘势而上,将碧水、蓝天、岸绿、路畅、景美、宜居的美丽家园新画卷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风劲扬帆正当时
——清徐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综述
作者: 时间:2024-06-06 次数:83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