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梦 作者: 时间:2024-05-29 次数:14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袁龙民
  桃花峪男女全部劳力实出勤的共175 名,其中突击队女青年21 名。可以参加突击队的男青年25 名,占到总劳力的四分之一多。干部们对这件事是又高兴又紧张。高兴得是青年们组织起来可以为建设桃花峪发挥更大的作用。紧张的是一下拉出这么多强劳力,原来的劳动管理办法就行不通了。各方面能否适应这种情况,还必须有个过程。老马解释说,桃花峪虽是两个生产队,由于派性影响了生产,搞得各方面十分不平衡。现在都是大队统一进行安排,生产队实际上是空架子,和作业组差不多,再成立一个突击队,只有好的作用,不会有什么负作用。最后研究决定:原来的女青年突击队为一队,新组织的青年突击队为二队。二队队长由陶云鹏担任。两支突击队都属团支部领导。突击队各设两个组,生产上依旧由大队统一安排。亚男提出要做两面红旗。大家一致同意,并把做红旗的事交给了小敔。
  第二天晚上,“青年之家”可热闹了,全村的男女青年都聚集在那里,也有不少看热闹的社员,院子里都站满了人,歌声、笑声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一首歌,歌词至今我仍记得:“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革命时代当先锋,不怕千难万阻,不怕山高水险,高举革命的大旗,巨浪滚滚永不停,永不停……”
  年轻人,就是好啊,伟大领袖毛主席赞赏他们,屠格涅夫和王蒙也用热烈而动人的词句赞美他们。确有不少的青年,用他们的青春为人民为祖国作出了辉煌壮丽的贡献,他们没有辜负生命,没有辜负自己,更没有辜负美好的青春岁月。桃花峪虽小,但桃花峪的青年却做了许多让我难忘的事。
  二十五名男青年个个精神饱满,人人红光满面,在陶云鹏的带领下,面对毛主席和华主席的像进行了宣誓,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努力建设好桃花峪。小敔还发表了一段很精彩的讲话,鼓励青年们树立共产主义思想,立志扎根农村干革命,为实现崇高理想,不怕脱皮掉肉,不怕流汗流血,下定决心,艰苦奋斗,早日把桃花峪建成大寨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小敔的讲话,博得大家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我觉得,不仅年轻人们有了信心,而且,全村男女老少对美好的明天,也都有了信心。
  不几天,突击队的红旗做好了,鲜艳的红旗飘扬着,像燃烧的火焰。靠旗杆一边的白布上,“桃花峪青年突击队一队”“桃花峪青年突击队二队”的黑体字显得十分耀眼。为了增加影响力,老马决定把授旗的地点选在碧血岗上。
  碧血岗,背靠玉屏山,脚蹬玉龙川,紧扼胭脂沟,稳坐桃花峪山口,一面是层层的梯田,一面是高高的悬崖,原叫舍身崖,传说桃花峪有一对青年,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相亲相爱,生死不离,但姑娘的父母嫌贫爱富,要把姑娘嫁给有钱的大户人家,逼走了小伙子。姑娘哭哭啼啼,疯疯颠颠,从山崖上跳下去寻了短见。后小伙子考中进士,做了官,回来迎娶姑娘,就到姑娘寻死的山崖上祭奠一番,也跳下去。人们把他们合葬在山崖下,并把他们跳下去的地方叫做舍身崖。可为什么又叫做碧血岗呢?是因为这个地方见证过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狠毒,见证过抗日英烈的慷慨悲壮。抗日战争时期,桃花峪曾经是三个抗日县政府的驻地,也是晋绥边区的南大门,它紧扼天门口,给进犯边区政府的日寇以很大的威胁。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之入骨。(未完待续)
  长篇小说连载
  137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