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 作者: 时间:2024-05-29 次数:6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紫林路小学岳娟娟
  思政教育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的教育教学之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的目的不单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更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既重视语文知识的有效传递,又要兼顾学生思想品德意识的培养。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设计是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其具备丰富多彩学习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而言可读性较强,更顺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不但体现工具性,还要体现思想性。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语文教学的思想传递,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不断提升,形成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积极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全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经之路,而德育渗透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必须体现寓德于教,培养学生的友爱思想、进取精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实践及体会,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细化语文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是深远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不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与国家的发展进行紧密联系。如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通过雨来的爱国表现,从而达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从语文教材入手,深入挖掘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具备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教师要将教学与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如学习《巨人的花园》一课,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也应该向巨人学习,学会快乐分享,做人不能太自私,从而达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目的。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写作中渗透,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视作德育教育的过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锻炼写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注重课外阅读,拓宽思想品德教育视野
  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丰富阅读积累,并做总结与分享,如从阅读文章中获得了什么、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书目,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一步促进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
  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生根发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